到了三月份,益州出現了六種勢力。
表麵上由強到弱分別是:
張濟代表的官方勢力;
三支黃巾軍;
求活軍;
蠻族聯軍;
五鬥米教;
各地豪族私軍。
六種勢力直接將益州的所有地盤劃分完畢,各地都打成了一鍋粥。
求活軍分為東西兩支,明麵上有六萬人左右。
實際上,求活軍掌握著大約七十萬人口。
能藏人口的原因是,求活軍控製了巴郡和犍為郡,在兩郡建立了基層統治。
兩郡較為安寧,就引得躲避戰亂的百姓源源不絕而來。
就憑這一點,隨著時間推移,求活軍就能越來越強。
暗地裏,求活軍還控製著一支黃巾軍勢力,引導著蠻族聯軍的動向。
為了讓益州變成熟透的桃子,趙雲強行忍住了立即進攻益州的想法。
董卓多半已經知道夏國在益州搞小動作,但卻隻能裝作不知道。
畢竟。
董卓正在全力謀劃著稱帝事宜,處理內部的反對者就要耗費他大量時間。
外部還有劉焉正在全力進攻他,他必須分心抵擋。
而且。
夏國的玄武軍駐紮在並州,幫助董卓守住了北線。
和趙雲翻臉的結果,根本就是董卓無法承受的。
三月十六日。
劉協交出傳國玉璽,禪讓帝位給董卓。
董卓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元”,改年號為“天順”。
有人當場反對,以頭搶地。
有人表麵不敢反對,卻故意惡心董卓,建議董卓立太子。
董卓並沒有當場發作,而是先任命王允為左丞相,李儒為右丞相,董旻為太尉,又任命段煨等人為九卿。
董卓隨即宣布,大元皇朝將會推行秦朝的軍功製。
任何人,隻要能在戰場上獲得軍功,就能獲得爵位,最終出將入相。
很明顯,董卓準備繼承秦朝的耕戰製度。
若是這套製度真的能被推行下去,新生的大元皇朝的將士,一定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問題在於!
軍功製的根基是按功勞授田,這就要求國家掌握大量無主之田。
秦朝的土地都歸國家所有,大元皇朝的土地卻大半是私人的。
若要將私人的土地收歸國有,少不了一番腥風血雨。
大元皇朝境內的世家豪族也清楚這一點,全都怒不可遏。
他們暗自聯絡,準備與董卓拚個你死我活。
董卓稱帝後的第三天,丞相府推出了兩條政令。
第一條:
《大元律》開始試行。
《大元律》的核心內容如下:
一,
國家保護私有財產,但個人擁有的土地是有上限的。
二,
大元治下子民,無論什麼身份,統統需要繳納稅賦。
三,
大元治下子民,無論什麼身份,都有服勞役的義務,但每年的勞役可以花錢免除。
三,
立功授爵的軍人,如在接下來一年內沒有犯罪記錄,方可實授田土。
如選擇放棄田土,可立即領取一大筆錢財。
……
因著這些政令的宣布,大元境內那些世家豪族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若是他們立即起來反抗,很可能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
若是他們不反抗,就要把大量土地無償交出來。
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在心裏挖肉!
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