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像我們一樣全國跑,因為我們有人脈,你沒人脈可以先在一個地方發展。”
“我在哪裏發展?”
“陝西。”
“但你要記住,在陝西不要和楊斌那條線上的人接觸,那些人蹦躂不了多久,遲早得完蛋。”
“你可以走野路子,我還是那句忠告。”
“棺材,古屍,壁畫,石棺,鎮墓獸,石槨,石像生,這幾樣東西不要碰,一旦你碰了會出事兒,你在道上聽說過我們有賣這些東西?”
他搖頭:“沒有啊峰哥,不過我聽人說神眼峰賣的最貴的東西是從南方一座西周大墓搞出來的。”
“什麼東西?”
我突然有些緊張,皺眉問。
“太陽神鏡。”他一本正經道。
“靠,還他娘的照妖鏡呢,沒有的事兒!道上亂傳的!剛才說到哪兒了?”
“你說到了洛陽鏟和旋風鏟。”
我點頭:“洛陽鏟有多種探法,如果你確定不了古墓邊界線,那就用梅花鏟法,鎖定大致範圍,間距五米,一遍過後如果還確定不了邊界!那就把間距縮小到四米三米,以此類推,如果你一下就找到了邊界線,但又確定不了腳下有沒有墓道,確定不了主室朝向,那就可以用井字鏟法。”
“峰哥,梅花鏟法不是考古隊的路數?”
“不一樣,考古隊那種為了不漏東西要先打格子,我們不打格子,梅花鏟法最早就是盜墓賊發明的,考古隊借用了而已。”
“峰哥你等一下,我找個本子記一下。”
“不要記!你記這些做什麼?以後萬一被逮住了好當證據?你得把這些印在腦子裏!”
“好,那峰哥,如果我照你說的法子找到了野墓,又用洛陽鏟確定了邊界和主室,在沒挖下去之前,我怎麼確定這是哪個朝代的?裏頭可能會出什麼東西?比如咱們昨天在山上發現的那座清代墓,你打了一鏟子就知道是清代的。”
我嗦了一口麵條道:“就算不打那鏟子,我也知道是什麼朝代的,具體裏麵會出哪些東西。”
他疑惑道:“難道靠的是那句口訣?”
“什麼口訣?”
他念道:“唐半山,宋彎彎,漢墓出在山尖尖,商周出在河兩邊,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葬野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陂下挺。”
我聽後想了想道:“隋唐宋屍陂下挺,這不假,但咱們發現的那座清代墓也是在陂下的,你怎麼解釋?”
“這個.....我不知道啊。”
我道:“這些口訣隻是籠統的概括總結,不能全靠口訣,你要因地製宜來判斷。”
“清代早期的墓都是灰砂結構,和之前的土坑墓和磚室墓區別很大,它的樣子一般來說有三種。”
“一是半封閉式,墓周圍有石板鋪成的路,在墓後方立碑,兩側用石板圍起,開口方向一般正對著石板路,遠遠看去就像兵營一樣,所以行裏人一說搞了個兵營就知道指的是清代墓。”
“第二種是草坪墓,不立墓碑,不圍墓地,人死後要麼直接裝棺材下葬,要麼火化後用陶罐下葬,尤其在南方,這種墓就喜歡挨著小山坡葬。”
“第三種是塔墓,一般死小孩兒或者信佛的會用塔墓,這個沒什麼好講的,一眼能認出來。”
我問道:“兵營墓,草坪墓,塔墓,那你說,咱們昨晚發現的那座清代墓,具體屬於這三種裏的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