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運輸機研發合同簽署(1 / 2)

2009年正月十六,張林和程宇帶著九州航空和大秦動力兩家公司的高管,經過層層守衛,到達指定的會議地點已經是八點半多,還差幾分鍾會議就要開始。

各種保密文件的簽署後,才進入會場。

這應該是國內第一次把國防裝備下放到私人企業進行研發。

也不能說是國防裝備。

這隻是一款大型運輸機而已。

雖然運輸的噸位大了點,航程遠了點。

但也是一款運輸機。

張林始終是這麼認為的,九州航空始終不是軍事裝備生產製造商。

至於生產出來的裝備是被用作幹什麼,那就和九州集團沒有關係了。

就像是富則萊茵金屬,窮則萊陽鋼管一樣,九州集團隻是一個生產製造商而已。

扯遠了,就在張林一行人進來沒有幾分鍾,會議室內人員陸續坐滿了。

上午九點,第一次大型運輸機設計生產製造承包會議正式開始。

這是一次嚐試性會議。

由九州航空負責機體設計製造,大秦動力負責發動機的生產製造。

國企有國企的優勢,私企也有私企的優勢,這次承包任務也是一次嚐試。

張林聽康局長說這次會議,是經過多倫討論的結果。

高層雖然對九州集團能否設計製造出合格的大型運輸機存疑,但是憑借大秦動力的成功,也願意給九州集團一次機會,也沒有什麼損失。再加上,即使國家不投資,九州集團也會繼續研發製造,這個行業確實賺錢,到時憑借著張林他提供的先進技術和國內相比於西方廉價的勞動力,絕對能賺到錢。

所以才有了這次會議。

“張總,麻煩你們公司展示一下你們公司的項目。”會議開始後,坐在首位的總裝備部的局長說道。

這次會議集結了總裝備部、後勤部、軍方代表、幾大飛機設計製造公司的研發總工程師等,隻有打動了他們,才可以初步得到這個研發任務。

張林示意九州航空的林子帆上台去演說。

是騾子是馬需要拉出來遛一遛,才可以知道其本事。

林子帆知道這次關係著九州航空以後能不能活的瀟灑,所以不敢有絲毫的怯場。

“......我們的研發計劃是......此款運輸機的預計最大起飛重量是......最遠航程是......”

張林聽著林子帆的演講,雖然還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還是可以的。

等林子帆講完之後,下麵立馬有人問道:“林總,你們的飛機研發現在已經進行到哪一階段?”

“我們現在已經在進行技術驗證階段,......”

“林總,你們的飛行器的有沒有進行空氣動力學驗證?”

“我們已經運用大型的計算機進行過模擬飛行實驗,同比例的縮小尺寸模型已經製作完畢,可以進行風洞實驗......”

“同時製作了兩種模型,分別是上單翼和下單翼結構,現在需要你們的援助,進行風洞模擬。”

“你們的飛行器的地麵振動測試、航空電子環境試驗、輻射模式的消聲室檢查和子係統資格測試等,你們的數據要求是多少?”

......

這一場討論除了中午的兩個小時吃飯休息的時間,直到下午的6點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