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基地生活(1 / 2)

七月初,高溫持續,遷徙的浪潮逐步進入尾聲。

基地基本設施也逐步完善,建設局的張虎安排了五個施工隊,日夜趕工,在基地一公裏外,搭建了三層防洪框架樓,最下麵一層離地12米,預防洪水期漫至樓層裏。

由於條件有限,隻能在二層和三層砌上四周的擋風牆,加厚牆麵,再安裝一排小窗戶,雙層玻璃,既透亮又保暖。

室內用石膏板分成一個一個格子,每格三十平左右,留作人們居住。

但現在天氣還十分炎熱,大家都躲在一樓,一樓隻有承重柱,沒有砌牆,現在裏麵住滿了人。

為了防止汙水橫流傳染疾病,基地還為他們配套建設了公廁,在更遠處建設了垃圾站。

五音城也已經住滿了人,城市的地下水冷熱循環係統已經全功率啟動,白天最熱的時候,也能保持室溫在32℃以下,雖然也熱,但相比於室外,已經好太多了,現在室外溫度已經持續在50℃左右了。

李悅和孩子們跟隨孫民等人一起搬入了地下城,住在巽城8-3-201室,靠近巽震通道的最後一排,離電梯近,方便上下。

從樓梯上去二樓右拐就是201室,住房有約6米寬,7米長,跟學校的教學樓類似,外麵是1.5米寬的公共走廊。

一進門是客廳,右邊是衛生間,對麵是兩間臥室,大門對麵是主臥,外麵還連著2米寬的陽台,戶型方正。

選擇這一套房還有一個原因,這套離其他戶比較遠,在這層樓盡頭,最近的一戶還隔著樓梯,所以比較僻靜。

李悅進門前看了一眼城市穹頂,今天是多雲天氣,陽光透過雲層,照在身上,似乎還有些許暖意。

每戶室內都有一個9英寸左右的電子屏,在入戶門旁邊的牆壁上,上麵顯示著一些日常信息,日期、時間、天氣、氣溫、室溫、濕度、城內活動信息等。

因為正值夏季,所以城市內白日的溫度調控在了30—33℃之間,室內則在26℃左右。

環顧四周,感覺三個人住著還挺寬敞,就是房間不太好分配。

兩個孩子大了,不適合再住在一個臥室了。

李悅花了兩天時間,把房間改造了一下,有陽台的主臥大一些,用板子隔成了兩間小臥室,給孩子住,她自己住在次臥。

一個星期後,日常生活基本穩定了,電子屏上發了通知,要求基地內6—14周歲的兒童需要定時在內部網絡上學習,上午下午各兩小時。

特殊時期,學校的學習周期大大縮短,學習內容也根據未來的生活環境做了大幅度的調整。

與以前的教育相比,現在更注重的是實用性,入學的前兩年進行泛教育,通過觀測與考察,根據孩子們的性格和擅長的科目進行分類教學。

每個孩子可以選擇1-4個科目進行專科學習,學習一年後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能力進行一次更改,然後再用五年時間,把他們培養成高科人才。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可以與他們將來的工作精準對接。

14歲畢業後就可以分配工作了,若是在教育期間發現某科拔尖人才,則可在孩子畢業以後再進行為期四年的深度培養,培養行業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