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避難走雲霧、逃亡奔太平(1 / 3)

第1章 避難走雲霧、逃亡奔太平

川東北山間古道,穿行在崇山峻嶺,蜿蜒懸崖絕壁之中。路兩旁的風景千奇百怪,時時吸引過往行人的目光。有的古木參天,人行其間陰森森,霧茫茫;有的地方峰回路轉,霧旋旋直通雲天;不過,也有更使人賞心悅目的風景,路道兩旁的岩壁上殘留著文人墨客刻寫的文字和壁畫。

這地方雖是人煙稀少,卻也時常見到三三兩兩的行人和遊客,時不時的也有牽騾子騎馬的來往客商,路途每隔幾十裏還有驛站酒館。

此時,有兩位身披袈裟的和尚、五位身著青布衣衫的隨行僧人,他們背包挑擔地往前行走,顯得很是疲勞。

突然,一陣馬蹄聲響,一中年和尚耳尖,聽出是一大隊的馬匹急奔來,他叫一聲:“有人追來,快到路邊樹林藏起來!”眾人呼啦一聲紛紛藏身於路旁叢林。馬蹄聲越響越急,一位老和尚見到路中間散落一頂和尚佛帽,急忙跑出撿起。

一大隊官兵躍馬揚鞭急駛而過,看到周圍無動靜,這一大群和尚僧人才走出了叢林。

老和尚拿起佛帽遞給中年和尚說:“應文師兄,你給戴上,一頭的長發,該剃度了,和尚打光頭,像我一樣!”

“哎呀,這擔驚受怕的日子何時是頭啊!”應文接過老和尚遞來的竹桐喝了幾口水,便把嘴一抹。望一眼老和尚,竟癡呆呆地什麼話也不說就蹲在了地上,然後用手刨了刨青石板上的樹葉。另一人急忙從身上解下布袋放在青石板上。應文用手一拍,抓起往外一扔,他就一屁股坐了下去,看樣子他心裏正發火。

老和尚盯他笑了笑:“這步田地了,氣啥呢!”說完把手向眾人一招,幾個人也都先先後後地坐了下去。老和尚往左右環視片刻就手拎佛珠閉目默念佛經。念了好一陣,這才合掌說:“阿彌陀佛,這是進出川東北的唯一通道,老衲猜想,前麵不遠就是大竹縣、太平縣了……”

應文本是閉目養神的,聽到太平縣三字心裏就一動,說:“應賢,前不遠就到太平縣,那就快走啊!”說至此,他站起身子,把身上的泥灰拍了拍,“朕是想念好久的太平喲!”

“應文師兄,你又忘記了,現在還說朕不朕的!”

“好,就說這一次了。”應文見眾人全都站起身,就把袖子一揮,“往前走,去太平縣吃夜飯。”

下了一個山坡,經過一處山灣,過了一座石橋,迎麵碰著一大路行人。見他們有說有笑的,應文和眾人也不出聲說話,隻由應賢出麵應酬著過往行人的招呼,時不時的作揖道聲阿彌陀佛。也許是受這些過路人的感染,加之前麵就是太平縣,每個人的臉麵上有了點精神。哪知這種狀況沒一會兒就消失了,迎麵過來三個長得虎背熊腰的人。應賢抬眼一望,心中暗叫“不好!”見這三人的目光直往眾人身上掃,眼目中暗藏殺氣。應賢心裏一下繃緊,挨近應文悄聲說:“你稍稍退後,這三人可疑!”

應文本是一門心思趕往太平縣,讓這提心吊膽的心放下來,因而,他腳下的步子比平時快了許多。突然聽應賢一聲示警,使他平靜的心一下子懸起來,腳下的步子立即就走不動,眼光也是遲疑地望著三人發呆。

應賢把他一拉,顯得很沉穩,扭頭對前後左右的人打著暗語:“天氣炎熱,心裏冷靜,腳下坡坎,不可粗心。”

眾人聽他一說,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三個虎背熊腰的人顯得遊手好閑的,他們的目光顯得無人似的在眾人麵前直掃。見到三個和尚和眾人心虛膽寒的樣兒就發笑,“你幾個是遊方和尚吧?如果沒處落腳,我們行善給指引一個去處,往前有個雲霧寺,就去那兒掛單吧。現廟裏沒和尚當家,你們正好去,就去那兒吧!”

應賢點頭作揖道:“阿彌陀佛,貧僧謝施主,雲遊至此,不識雲霧,高天行雲,霧裏有路!”

三人聽了應賢這話就笑,但也不多說話,轉身揚長而去。

見三人走遠,應文把應賢的袈裟一拉,“你咋想的?前是太平縣就太平了,既是雲霧寺沒和尚當家,我們當家去呀!”

應賢搖頭,“他三人的話可信?”扭頭望了望三人遠去的背影說,“他三人幹啥的?令人懷疑呀!”

應文仍是有些不服氣,“他三人雖是惡像,卻沒對我們無禮呀!”

“不,情形不同,他是三人,我們七人,他奈何不了。可他們有意地把我們往雲霧寺引,難道在雲霧寺布下網,設下圈套?我看,千萬不能去!”

應文有點醒悟地點了點頭,就把袈裟袍袖一揮,“這樣的話,此地也有危險,說不定他三人正邀約幫手呢,我們快走啊!”說完之後,他也不顧他人,奔起大步就跑在了頭裏。他這一跑,立即引起眾人的慌亂。應賢急忙喝住,“大家冷靜,事情還不至於到那一刻。再說,我們都是獨擋一麵的大男人,貧僧雖老,且能戰他十幾回合。”

應賢的這句話壯了眾人的膽,應文隻得停止了跑步。

走過一個山灣,一位老伯帶一位小娃兒慢吞吞地走來。見到應文、應賢兩個和尚時,他拉起小娃兒一步跪拜地上,言道:“求請大師救苦救難,我跟孫兒拜請大師了……”

應文腳下步子沒停,他明白自身沒法力,我如何救人苦難啊,再說,我的苦難還沒人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