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避難走雲霧、逃亡奔太平(3 / 3)

在一切吩咐安排完畢之後,應賢這才來到應文麵前問:“這地方習慣吧?”

應文伸了伸懶腰,無精打采地說:“不習慣也得習慣呀,而今目前眼目下隻要太平無事,比什麼都好!”

應賢吩咐人給拿來了幹糧和水,應文也不管好孬,拿起就吃,端起水就喝。他們邊吃邊聊天,待到幹糧吃完,水也喝足,卻不見老伯回轉來。應賢站起身往四下裏望了望,沉思片刻便把李亞東喊過來耳語幾句。隻見李亞東身手敏捷地幾個閃身,轉眼之間便消失在夜霧之中。

這李亞東本是禦林軍中的槍棒教頭,後被建文帝看中提為大內帶刀侍衛。別看他四十多歲的年紀,槍棒武功及其拳腳功夫樣樣精通不說,更有一套飛簷走壁的輕功十分了得,再加上他的梅花樁更是練就了他樁上飛,水上漂的本事。此時得到應賢師父的密令,施展輕功絕技,沿著半點都不知情的路道,緊貼院落殿堂的牆壁房梁飛奔穿行。時而騰上屋頂觀察四周動靜,時而飛身落地穿堂越屋探聽虛實。

沒多長時間,李亞東已在雲霧寺內的東西南北轉遊了一圈,這才驚奇地發現這座寺廟的規模宏大。夜霧之中雖是看不太清楚,卻也知曉了幾重大殿的確切方位。令他奇怪的是,這麼大的一個雲霧寺竟然沒有一絲燈光,菩薩麵前竟然沒有點燈上香,難道這寺廟裏真像應賢師父所說,已是設下圈套布下網?

正在他疑惑不解的時刻,忽然聽到附近山道上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憑自己的感覺,很像是三個人的腳步聲。他就急切地一個閃身,騰身一躍,躥上就近一座殿堂的房梁上來了一個倒掛金鉤。扭頭看見,從山道上走過來的果然是三個人,其中兩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透過迷霧仔細辨認,這才認出其中一人正是大伯,那小孩便是他的孫兒了。另一人,花白頭發,看樣子已是六十歲的老者。此刻,大伯牽著他孫兒走起路來雄雄壯壯的,與他先前爬山時的柔弱樣兒判若兩人。他三人大大例例的,顯得大模大樣的。經過大殿門前時望也不望一眼,根本不在乎李亞東盯他們的稍,跟他們的蹤。此刻,他們走進一間小的殿堂,進去之後便關了門。李亞東倒掛金鉤在房梁上再也看不見聽不見他們說話了。他就鬆手向下一撲,輕腳輕手地便落在了地上,然後貼近小殿堂向裏張望。隻見老伯拉著孫兒坐一旁,那位六十歲的白發老者居中而坐,隻聽白發老者發問:“李雲,你可認清了?是他們麼?”

“杜老,沒錯的。”李雲近前說道:“我仔細觀察了的,那老的叫應賢,中年的叫應文,正是他們,一共七個人,半點也不會錯的。”

“好,很好!”杜老把李雲的孫兒拉至麵前說:“你娃娃小,還不懂事,今天這事,不可向別人說喲,記住向你爸媽也不能說。”

李雲的孫兒點了點頭:“嗯,我記住了!”

杜老摸了摸李雲孫兒的頭,“這娃娃乖。”扭頭又向李雲說:“今晚的事這樣安排,我就不出麵了,但不能引起他們的懷疑……”餘下的話語聲音很小,李亞東聽不清,憑他的感覺,今晚要出大事,這關係著我們七個人的生命啊!心裏的火氣直往上升,他當即作出果斷決定:哼,想害我七人的性命,我就來個先下手為強。他在心裏算計好了,憑我的武把式,收拾你兩個老東西不過是三下五去二。此刻,他的眼睛一紅,伸手從腰上一解,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刃已是握在手中。卻不料有人在他肩上一拍,他騰身一躍閃開,利刃在手裏一揮,眼光就隨之一掃。這才看清是向京乙、向京丙、向京丁,見他三人也是握刀提劍在手。

李亞東擺手近前悄聲問:“你們咋個來的?”

向京乙小聲言道:“師父也是發現情形不對,下令我們來此的。”

“師父咋說的?”李亞東急切地問:“取他二人性命?”

向京乙擺手說:“師父說了,先行包圍這座小殿堂,決不讓其走脫。至於殺不殺人,看情形決定,先是拿住再說,殺不殺由師父定奪。”

李亞東把頭一點,就把手一招,四人一字散開,便對殿堂實施了包圍。向京乙顯得有些冒失,隻聽他大喝一聲:“殿內之人出來送死,別在殿堂玷汙了菩薩的聖潔。”話一落句,手就一推,猛的一腳踢開了廟門。

屋內的杜老、李雲一下子站了起來,李雲的孫兒嚇得直哭。李雲急忙抱起孫兒安慰著:“娃娃別哭,這是誤會了。”

李亞東把手裏的利刃向其一指:“啥子誤會的,我親耳聽見你們的談話,你還狡辯啥,乖乖地跟我們走。”

杜老向外走出兩步,拍了拍身子說:“我是文弱人,放心,不會與你們打鬥的。但我跟你四人說不清道不明,我要單獨見你們的師父。”

“這不用你說,我兩個師父正要親自發落你們,還愁見不了師父的,少廢話,快走!”借著這個時刻,李亞東迅速地把兩根繩子往他二人身上一拋,沒幾下便把二人捆了個結實,李雲的孫兒急得抱著哭:“爺爺,爺爺,為啥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