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的計謀都很妙,兩三千兵馬恐怕不夠用,誰願意領四千兵馬前去。”
徐若飛說罷,盧俊義站出來說道:“盧某寸功未立,希望得到這個報仇的機會。”
劉慧娘說道:“公孫先生既然有這樣的妙計,我索性再資助你們一件寶物。”
“此寶物用黃牛皮做成,單個使用可以讓人潛伏在水底,數十個拚湊起來,頃刻間就會變成一座浮橋,千軍萬馬都可以隨意通行。”
“這橋還可以迅速拆散了,讓士兵們隨身攜帶,用起來非常方便。”
“現在我軍要背水下營,這橋正好用得上。”
眾人聽了無不欣喜,徐若飛便讓盧俊義、欒廷玉、扈三娘、共領步軍四千,馬軍五百,下山渡過六水河,背水下寨。
東寨由燕青、楊春、陳達領一千兵馬鎮守;
南寨由林衝、史進、曹正領四千兵馬鎮守;
西寨由魯達、扈成、淩振領三千兵馬鎮守;
北寨由武鬆、杜興、朱武領兩千兵馬鎮守;
主寨由李應、公孫勝、欒廷芳領兩千兵馬鎮守;
徐若飛、劉慧娘、祝永清、李袞、項充,領一千兵馬隨後下山,在六水河西岸下寨,接應盧俊義等人。
22位頭領和一萬五千兵馬分派已定,隻等梁山泊軍馬到來。
……
沒過幾天,宋江帶領兵馬離青龍山還有三十多裏,就紮下了寨柵。
他在中軍大帳和吳用商議道:“我聽說青龍山五道口,四邊都無依傍,敵兵難以把守,我軍就從那裏長驅直入,怎麼樣?”
“不可以,徐若飛那廝不是等閑之輩,豈肯留下這樣大的一個破綻,那裏必定有防備,不如在六水河建立營寨。”
“夾河為陣,他不肯來,我又不能去,守到什麼時候?”
“世事難以預料,隻能見機行事,暫且先派兩個人分頭去探路,才可以與他對敵。”
宋江便差戴宗、時遷去探路。
第二天晚上,戴宗回來稟道:“徐若飛差他老婆一丈青,和盧俊義領一隊兵馬在六水東岸背水下營。”
“營寨分東西南北中,海棠花式樣安紮,背後緊靠著六水河。”
“徐若飛自己卻在河那一岸,倚山紮寨。六水河裏並沒有浮橋,也看不見一隻渡船。”
正說間,時遷也回來,說道:“小弟去五道口打探,那五道口空蕩蕩的並無一人一馬。”
“那裏之前在修造磚城,滿地堆著磚石,現在已經看不見一個工匠,四麵各處看探,人影都見不到一個。”
“隻有往裏十裏處,正中間立著一座塔樓,旁有幾間小屋,想必有些嘍囉居住,其餘沒有別的東西,任憑陌生人來往,也不稽查。”
宋江、吳用聽了時遷的話,非常疑惑。
“這樣作怪,是什麼緣故?”
忽報盧俊義下了戰書,宋江問道:“他敢背水紮營,必有緣故,軍師認為怎麼樣才可以勝他?”
吳用道:“拔寨前進,我自有道理。”
“就在前麵險要處安營下寨,我兵初到,銳氣甚盛,不要和他鬥將,可以與他混戰取勝。”
“我軍即使失利,也還可以退守,那五道口一定有防備,不要去睬他。”
宋江依照吳用的話,當下命令三軍飽餐一頓,拔營起寨。
離盧俊義不過三五裏遠,靠著樹林,一字兒紮下三個營寨。
中軍是宋江、吳用、花榮、李俊、呂方、郭盛、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