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它可能沒有北京那樣的國際範,它可能沒有上海那樣的現代化,它可能沒有廣州那樣的多元性,但是它的實力在日益增強,它是世界製造名城——株洲。
這裏韶峰巍巍,烏峰莽莽。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裏湘水泱泱,昭山蒼蒼,名山勝水風光旖旎,這裏萬樓巍峨,窯灣喧騰,文脈曆史源遠流長,這就是大美湘潭。
1.嶽麓山
嶽麓山,因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南嶽周圍八百裏,回雁為首,嶽麓為足”而得名。
嶽麓山是南嶽72峰的尾峰,是長沙人的後花園,遊客也常奔著杜牧的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亦或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停駐於此懷古。
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嶽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
從山腳下麓山忠烈祠到長沙會戰紀念碑,嶽麓山上長眠的辛亥革命先驅和抗戰英烈,在那段風雲激蕩的曆史中起著不同凡響的作用。
一座嶽麓山,半部近代史。我們仿佛可以看到辛亥革命時期一幅幅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曆史畫卷,感受先輩們壯懷激烈的家國情懷。
嶽麓山是融中國文化精華的儒、釋、道為一體的文化名山,嶽麓山山下有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山腰有被譽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的古麓山寺,山頂有雲麓道宮。
2.橘子洲
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橫貫江心,西望嶽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麵環水,綿延數十裏,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形狀是一個長島。
橘子洲以盛產美桔而得名,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詩人鮑照便稱,「橘生湘水側,菲陋人莫傳」。
毛澤東也說,沒來過橘子洲,就不算到過長沙。
橘子洲春來,明光瀲灩,沙鷗點點,秋至,柚黃橘紅,清香一片,深冬,淩寒剪冰,江風戲雪,是瀟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繞洲散個步,吹吹柔和而舒適的江風。從望江亭走到江神廟,後方梅、竹、橘各辟一園,背景板是港風色調的廣闊江麵。
3.湖南博物院
作為長沙的文化地標,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館)是代表中華區域文明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也是了解湖湘文化進程,領略湖湘文化奧秘的重要窗口。
1972-1974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是20世紀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保存完好的墓葬結構及豐富的隨葬品,是漢代生活方式、喪葬觀念的完整呈現。
湖南的曆史文化,是“湖南人”自身創造湖南區域曆史、積累湖南區域文明的過程。
因此,策劃反映湖南地區曆史文化的基本陳列,隻有圍繞“湖南人”為展示核心,曆史和文明才有靈魂與內涵,才能成為本地區鄉情宣傳、教育的平台,才能成為外地遊客係統了解湖南地區曆史文化的窗口,才能起到傳承曆史、啟迪當下的作用。
4.三館一廳
對長沙曆史文化、城市底蘊感興趣一定不要錯過三館一廳。
“三館一廳”建築群(長沙博物館、長沙市規劃展示館、長沙圖書館、長沙音樂廳)、景觀塔及周邊設施。
即使不進去參觀,也適合去走一走。同屬於濱江文化園。
形態猶如正在慢慢打開的一本巨大的文化大辭典,吸引人們注意的長沙圖書館規劃有基本書庫、珍本書庫、後勤辦公場所、新書陳列場所以及餐廳、咖啡廳等輔助功能場所。
長沙博物館外表如同一部石頭的史書,記錄著城市發展的曆程。
涵蓋了從舊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印證長沙曆史文化發展的各類實物,包括了能夠展現長沙曆史的商周青銅器、楚漢文物、唐代長沙窯瓷器和近現代文物。
規劃展示館中的城市基因展廳:集中展示了簡牘、湘繡、菊花石、棕編、湘劇臉譜、臭豆腐、紅辣椒等最具長沙的特色元素。
投入大量現代科技術,立體多元地展示長沙的發展,城市結構,看得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