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八回 三千載太短笑談滄海桑田(二)(3 / 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個人才配讓我站起來打,要是四十個人,我衝上去打一點也不猶豫,要是五十個人,會被我打得以為他們遇到了他們的天命,要六十個人在我耳邊說好話,才能讓我消氣,要是七十個人圍攻我,我就能隨心所欲的亂殺了。

高大老人對於佛祖法相使用道門手段沒有任何奇怪,畢竟當年道教的文殊廣法天尊把它帶到了佛教,這才成為了佛教的文殊菩薩。從此刻開始,佛家才真正意義上將金剛怒目與菩薩悲憫合二為一。

祿無為看著雙方戰鬥的畫麵真的很好看,絕對的暴力美學,這才是真正的講道理。

用拳頭講道理,怎麼就不是道理了。

忽然,祿無為發現原本一動不動的道濟和尚輕微晃動了一下,身上的金色不斷淡去,露出了原本黑色的皮膚,盤腿坐在蓮花上顯得格格不入。

佛祖法相看到了道濟的變化有些懊惱,但是不得不身形消散,讓至聖先師的拳頭落空,差點打到道濟的身上。所幸至聖先師及時收力,沒有打到道濟身上,但是一拳打碎了道濟身下的蓮花,眼睜睜看著道濟的身形消失。

“至聖先師,他……”

祿無為開口詢問,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高大老人的身形慢慢變小,成為了最開始的樣子,眼看著蓮花天地慢慢崩碎,但是祿無為與高大老人站在竹簡之上,沒有離開這片天地。高大老人說道:“你的那個朋友,道濟,其實是過去佛的法相轉世,現在應該是回到西方佛國了。”

佛家三世佛之過去佛,也就是燃燈古佛,又稱定光佛。

在儒家記載的書籍中,燃燈佛出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 。

祿無為心中有些失望,高大老人自然是知道祿無為心中在想什麼,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雖然他是過去佛的法相轉世,但是此生與過去佛沒有太多關係,不然也不會得到現在佛的關注。”

如今三教的內部都出現大問題,佛家現在佛與過去佛的信徒出現了爭端,並且未來佛的信徒也開始宣揚大乘佛法;道家聖子還俗成了大羽帝國的一個富家翁,這二十年的金童玉女也都沒有出現;儒家至聖先師離開文廟,隨後禮聖與亞聖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許多君子賢人每天在文廟吵得不可開交。

祿無為長歎一聲,跟在高大老人的身後,一步步走出蓮花天地,來到了幾十年沒有回來的文廟。文廟中的一些讀書人沒有認出高大老人是誰,不過許多人倒是認出了祿無為,眼神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善,但是沒有表現出來,也沒有人主動上前。

“您為何不回到文廟,這樣的話亞聖與禮聖都會聽您的話,不會像這樣冷戰了。”

祿無為開口詢問,言語懇切,態度誠懇。

不過至聖先師沒有回答,隻是帶著祿無為來到了一片竹林中,伸出手指斬斷了許多翠竹,手指翻動將這些翠竹砍成竹片與竹簡片,輕輕說道:“我的竹簡得帶走,你自己煉製自己的竹簡。”

祿無為想要說什麼,但是沒有說出話來,伸手接過竹片,以手指做刀在上麵刻字,訴說自己與儒家的道理:

“君子不救。”

“君子固死,死得其所。”

“心中浩然氣,清風盈滿袖。”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至聖先師看著祿無為不斷靜下心來,輕輕開口說道:“禮聖與亞聖有自己的謀劃,你現在還不足以知曉,也沒必要知曉。”

祿無為手中的動作停下,聽著至聖先師繼續開口:“保持對事物的好奇是好事,但是有些事情不能過分好奇。每個身份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提前知道太多不屬於這個身份該知道的事情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讓自己在不經意間陷入深深的絕望。”

祿無為想到了剛剛至聖先師與佛祖的交手,放在手中的竹簡懸停在空中,轉身對著至聖先生長揖,久久沒有起身。上一次是對著至聖先生的神像,這一次是對著他的神念,祿無為有一個念頭,下一次會不會看到的就是至聖先生的本人呢?

等到祿無為起身的時候,至聖先生已經消失了,不過有一道聲音從竹林深處傳來:“有些時候,保持愚蠢,未嚐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