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風華正茂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就(1 / 3)

清和明上閣照舊忙活著,便是在這樣一天天的時光流逝中,一個對於範銘而言,意義重大的好消息傳了過來。

應天府的河道馬上就要修好了!

聽到這個消息時,範銘真是驚喜莫名,對這一刻他可是期待很久了,此時的他真恨不得肋生雙翅的飛回去。

對於早就打定主意,一等應天府河道修好之後便暫辭職司安心備考汴京科舉的他而言,這個消息可能也意味著他在帥司衙門的結束。

“好水路啊!”,撩開氈車簾幕,看著眼前已然修好的應天府河道,李思美油然讚歎出聲,讚歎過後,他便饒有興致的扭過頭道:“範銘,你該好生看看,這就是你修的河道”。

李思美扭過頭時,這才注意到原本騎馬隨行在他氈車一側的範銘早已不見了蹤影,待轉運使大人微微探了探身子後,這才注意到就在他說話之前,範銘早已策馬上了路邊一個不大的土丘。

騎馬佇立在路邊一側的土丘上,呈現在範銘麵前的是一條寬可容數丈寬的平整水道,黃土墊底,水麵上碧波蕩漾,看著份外幹淨與清新。

河道兩邊,整齊移栽過來的垂柳婀娜,青青柳條在微微的秋風裏上下左右擺動,益發為片石的河道增添了幾分清新的生機與活力。而這兩排作為行道樹的垂柳後麵,許多房子正在修建,不久之後,這些房子就將化身成酒肆,客舍,甚或騾馬大店。

看著眼前正在建造的房屋,範銘依稀之間似乎已經看到了這條河道上人來人往,舟船如梭的景象。

原本,範銘迫不及待的登上小丘隻是因為好奇,好奇於他自己規劃並參與建造的這條路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但此刻,隨著在小丘上駐馬而立的時間越久,範銘便越覺癡迷,癡迷於眼前的一切,也正是這份癡迷,使得他對這條路怎麼看也看不夠。

從河道六船車行並行的寬度設定,到夯土為基,兩側築石河道結構,再到兩邊的行道樹選定及樹後那些房屋的建造。眼前的一切無不傾注著他的心血,他地勞碌。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眼前這條路不僅是在應天府,就是放之整個京東西路整個大宋,也是最氣派地一條。這是範銘穿越來後真正意義上獨自操辦的第一件大事,這條路就是他的孩子,沒出世的時候雖然也想看。但等真正落地之後,為父母者才會突然發現他竟然是這麼好看,這麼血肉相連。

靜靜的看著山丘下蜿蜒地河道,麵色看似平靜的範銘心底卻在不斷發出牽扯著心肺的嘶吼,“這是我修的!”,有了這條河道,應天府人今後再出行時必定要比以前方便十倍百倍;有了這條河道,原本地址相對內陸的應天府注定會迎來新的。前所未有的車馬齊至,人流如織的繁榮。

這一切都是改變,而這個改變地深遠影響必將在今後的歲月中逐步的顯現出來,並被應天府百姓慢慢的體會並認識到。

這個將要影響千萬應天府人生活的改變就是因為自己。因為我範銘而實現地。腦子裏突然冒出這個念頭時,策馬山丘的範銘就覺從心底處驀然湧起了一股火辣辣無法言說的情緒。

伴隨著這股火辣辣的情緒,這一瞬間範銘心底爆發出的自信、自豪是如此的突然而猛烈,而這所有的一切都使範銘酣暢淋漓地體驗了一把後世今生裏從不曾得到過的心理與情感滿足。

人的一生裏,努力也罷,吃苦也罷,所追求的不過是自身需要的滿足。人的需要被分為許多個層次,最基礎也是最容易滿足的就是物質需要,而最高級也是最難完成地則是心理與情感地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這個追尋地過程中,層次越高,越難實現的需要一旦得以滿足,其帶來的滿足與快感也就更為強烈。

男兒何不帶吳鉤。奪取關山五十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今日到我家。千年以還。無數熱血男兒念誦著這些詩句征戰沙場,吃苦受累不懼之,掉頭顱灑熱血不懼之,驅動著他們這麼去做的,就是在追求人生最高層麵的滿足,這是理想,這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也是心理與情感需要的徹底滿足。

穿越之初,特定的環境使他唯一能想到的隻能是去追求物質層麵的滿足,而當這一需要已然完成時,駕一葉扁舟悠遊揚州的範銘自然而然的開始了新的追求。飽腹之餘,受外界環境的刺激,他開始朦朧的思索起身為一個穿越者的存在價值,並在隨後的時間裏,逐步將思索的結果與對不同環境背景下人生的不同追求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了他的理想。

一個關於改變的理想!

而眼前這條河道就是他踏上追尋理想之路的第一步,這第一步走的很穩,其結果近乎完美。而範銘也從這個過程及結果裏得到了應許應份的物質及心理雙重滿足,與此刻的滿足比起來,追尋過程中付出的再多艱辛與苦累也值得了。

“範錄事,該走了,大人吩咐我來叫你”,走過來說話的是應天府州衙裏的一個吏員,僅僅在幾個月前範銘還沒去帥司衙門時,兩人在州衙裏碰見時還是嘻嘻哈哈的言笑無忌,但此時他看向範銘的眼神和說話的語氣都已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