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對著黑洞行進可不是意外,而是有意為之,那麼米司令為何要讓宇宙戰艦靠近黑洞呢?
數百年以來,自從人類拍攝到第一張黑洞照片就對黑洞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套新的物理體係,並成功將其應用到星係旅行之中。
隻要一說起黑洞,大家所能想到的就是無盡的吞噬,它們恐怖的引力,把一切物質都粉碎,連光都無法逃逸。
沒有光、沒有物質,這樣一個隨時可能吞掉一切的宇宙怪物,怎麼想都和生命兩個字不沾邊。
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恰恰是在這種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反而有可能存在生命。
我們習慣於認為隻有太陽這樣的恒星附近才是生命的家園,其實不然,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地方也會形成宜居帶,一個快速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同樣可以讓生命生存。
當黑洞的吸積盤將周圍的物質快速吞噬的過程中,物質加速掉落幾乎達到了光速,這樣一來,它周圍的溫度會非常非常高,這個溫度,足以讓事件視界以外的行星達到宜居的程度,甚至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黑洞所形成的宜居帶遠比恒星周圍形成的宜居帶更寬廣,可以容納更多的宜居行星。
假如太陽這種恒星周圍可以形成3、4個宜居行星,那麼大質量黑洞周圍則可以形成數十顆甚至上百顆宜居行星,也許黑洞才是宇宙中文明的搖籃,才是孵化高級文明的溫床。
正因為如此,米司令和戰艦指揮中心成員商議,按照計劃去前方十光年以外的黑洞周圍一探究竟。
經過測定這個十光年以外的大質量黑洞正是原初黑洞,原初黑洞是宇宙中所有暗物質的來源。
它們廣泛的分布在各個星係之中,並且占據著星係的大部分質量。
它們不發光也不向外輻射電磁波,但是因為它們具有超大質量,因此會在周圍產生強大的萬有引力場,可以利用測定萬有引力對周圍時空的扭曲程度來確定其位置和範圍。
如此浩瀚的銀河係,宇宙戰艦穿越時空到達其邊緣地帶,算上時間變緩慢也要經過數萬年之久,即使戰艦的核反應堆能量耗盡也不可能到達。
顯然這種航行是行不通的。因此想要遠征河外星係,尋找捷徑是唯一的選擇,那麼探訪原初黑洞的第二個目的就顯而易見了,或許在它周圍存在一條神秘通道,可以讓宇宙戰艦大大縮短旅程。
宇宙戰艦在巨大引力牽引之下持續加速前行,戰艦核動力隻是用來調整姿態和控製平衡所用,借助原初黑洞的引力牽引,戰艦可以極大的節省能量消耗。
宇宙戰艦行進速度越來越接近光速,戰艦之上的時間流逝也變得緩慢,在其成員看來似乎隻是數小時之後便到達了原初黑洞附近。
戰艦調整軌道,沿著切線方向圍繞黑洞做圓周運動,接近光速的環繞速度不至於跌落到事件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