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目睹了眼前的驚濤拍岸,滄海形成,仿佛穿越回到地球早期。
熾熱的岩漿逐漸冷卻,彗星撞擊地球帶來大量的水,水又被滾燙的地表蒸幹,形成厚厚的雲層,雲層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這個過程反複進行著,一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才讓地球逐漸冷卻下來。
那還是在恐龍出現之前,那場下了幾百萬年的超大暴雨,我們稱之為卡尼期洪積事件。
時間大概距今2.33億年前,一場大雨的開始打破了寂靜,一個新的時代來臨,新的生命開始繁盛。
由於時間久遠,人類隻能通過地質勘探和超級計算機來推測和模擬當時的景象。如今沒想到,在這裏親眼目睹了大海的形成。
引力波衝擊引起的潮汐加熱,讓星環急劇升溫,冰川融化入海,海水蒸發形成積雨雲,翻滾的雲層降下傾盆大雨。
整個星環上麵都在下著暴雨,城市群的建築在暴雨的衝刷之下,逐漸露出來真容。
這些高大的建築,甚是奇偉瑰怪,完全不同於地球上的高樓大廈。有的像蜂窩狀,有的像堆疊的堡壘,有的像火焰,有的像蟻穴。
看來這裏的人們長得並不像地球人,他們造的城市群也是奇形怪狀,如夢似幻。
目的已經達到了,米司令下令將希爾星球上麵的動力模塊調轉方向,離引力波區域更遠一些。
接下來星環進入生態整合期,這裏沒有恒星的照射,一旦離開引力波漣漪,星環依舊會迅速降溫,重新結冰。
目前的工作就是趁著餘熱,把所有的活性連接點全部修好,讓星環的動力係統完全複原。
然後讓母艦超級計算機雲端接管星環的動力係統,再將星環蜷縮成為一個球體,鎖住水分和熱量。
接下來就是跟隨遠征號母艦,離開這個球狀星團殘骸區域,繼續向著恒星密度更大的仙女座大星係中心區域進發。
到了新的恒星係統,星環又可以舒展身姿,吸收恒星輻射,補充能量。
生態整合緩慢而複雜,這裏就不再敘述細節。
希爾星球如今成了遠征號母艦的伴星,遠征號母艦飛到哪裏,希爾星球就要跟到哪裏。
如今,科學家們需要直麵的一個困難就是,希爾星球沒有足夠的動力打開宇宙隧道的入口,不能跟隨遠征號一同進入宇宙隧道,因此它始終是個累贅。
下一個偉大的計劃又開始了,科學家們設想將遠征號母艦與希爾星球融為一體,遠征號母艦作為核心動力和指揮中心,也就是希爾星球的大腦,希爾星球本身作為遠征號的身軀。
這個偉大的計劃,就是對遠征號的第二次升級——它將融會貫通兩個文明,人類文明和大熾熱文明。
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人類將太陽係文明融合大熾熱文明,合二為一,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兩個文明融合以後,勢必會造就一個更大的文明。
為接下來的遠征,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