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勒博士的帶領下,戴森球計劃繼續進行著,新的方案開始施行。
其實,人類所有財富的獲得,有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建立在對資源的消耗之上。金錢的獲取是一種等價交換,金錢換來的東西都是能量消耗的形成,包括整個戴森球的建立,無時無刻不需要資源的消耗。
如果周圍的行星資源都被人類耗盡了,我們又該從哪裏獲取新的能源呢?
尋找新的資源是米勒博士的首要任務,那麼在創生星雲裏有著數不盡的嬰兒恒星,人類戴森球計劃隻是包裹著其中一顆。
如今它附近的一顆行星已經解體了,采集資源變得更加困難,米勒博士將奧比希爾環的一條鏈狀結構舒展開來,現在的一條鏈狀結構長度就有幾千萬公裏遠。
米勒博士下一步的方案是,利用遠征號母艦,將另一顆行星改變軌道,朝著戴森球方向飛去。
然後讓被包裹的恒星將其捕獲,將這顆行星變軌,進入離戴森球很近的位置,方便人類開采資源。
另一方麵,更加嚴格的掌控人工智能機器人作業,不能再一次讓機器人反叛,導致人類災難發生。
通過機器人反叛事件,這次深刻的教訓,人類對機器人的利用也變得更加寬和,不再拚命壓榨機器人,放緩戴森球進度,確保良性發展。
新的科學大會召開,討論戴森球建好之後的意義,戴森球是人類走向宇宙高級文明的象征。
遠征號超星係戰艦隻是一支孤軍,無論走到哪個星係裏,我們都不會得到支援,一旦遭遇高級文明攻擊,要麼我們人類將其消滅,要麼我們被消滅,結束遠征。
人類文明之所以有信心去探索更遙遠的星係,是留有後路的,在許許多多的星球上殖民,然後以點帶麵,形成一個人類文明的網絡,每一顆星球之上獨自發展科技,將來可以誕生新的遠征軍,他們同樣代表著人類文明。
將來即使是遠征號被消滅,犧牲的也隻是戰艦上的人們,對於整個人類文明而言,並沒有滅亡。
就像是一個生物群落,一群小飛蟲,成千上萬個個體遍布於各個角落,就算是被捕食者吃掉一些,對於整個種族而言是無足輕重的。
遠征號建造這樣一個戴森球,目的還是大量繁衍人口,歸根到底文明是由人口數量承載的。
不僅僅是人類文明,包括外星文明,你說他再怎麼發達,再怎麼高級,如果人口數量很少,他們能在宇宙中存活多久?
將希爾星球改造成戴森球,希爾星球上麵有著數百萬個大型城市群,如此龐大的容納量,人類以及人類帶來的太陽係物種,在這個人造物中生息繁衍,又有著能夠汲取的恒星能。
將適宜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建造的非常完美,遠征號母艦就可以有一個堅實的後盾,和儲備力量了。
而後,將完成後的戴森球隨時舒展開來,然後閉合在一起形成獨立的生態環境,跟隨遠征號一起出征。
極奧主宰想要穿透黑洞壁到達外麵的世界,查吉博士想要進入黑洞,兩個文明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碰撞呢?
目前宇宙中黑洞和白洞的存在是並行不悖的,是過程的兩個端點而已。黑洞奇點是物質末期塌縮的終點,白洞物質的奇點是星係的始端。隻不過各過程不是同時,而是先後交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