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想了好久,真要是到了那個時候,還沒有找到救治方法的話,那也隻能說是他天命如此,活了六十一歲,也可以了,秦始皇也才活四十九歲。
回想著自己的一生,他感覺這一輩子也算圓滿了,38歲結婚,48歲起事,51歲封王,55歲當皇帝,算起來,他和其他人一比,這一生也堪稱傳奇了。
劉邦對自己的這一生還算滿意。
不過,想到現在隻有一年的時間,他也得做好安排,雖說對劉盈不滿意,但是現在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劉恒太小,雖說未來很厲害,但現在要是封他做太子,隻會害了他。
而且現在的漢家江山並不太穩固,他死後,以那些孩子的手段沒有一個能夠穩定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年齡最大的劉盈也隻有十幾歲,但是劉邦對於他一點期待都沒有。
劉盈沒有多大的能力,之前的評分也說明了問題,他太過仁慈軟弱,這樣的人不堪君主重任,能夠穩定這一切的,劉邦的腦海蹦出一個人......呂雉。
雖然劉邦不想承認,但此刻沒有一個人比呂雉更合適了。
他和她那麼多年夫妻,自然也明白她的那些小心思,而且呂雉的能力確實不錯。
她和那些深居後宮爭寵的女人不一樣,呂雉是一個經曆過腥風血雨的政治家,論手段和魄力她比起那幾個孩子來要強的多,甚至不比自己差。
隻要不當女帝,他都能接受,幹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天下必須是姓劉的。
不過就算她想要當女帝,那些大臣們也會反對的,大漢又不是那個大唐。
即使這樣,他還是有一點點的擔心,現在的太子黨很多都是和呂氏有親戚,江山有姓呂的風險哪怕他定下規矩,但他隻能寄希望於那些漢臣,希望他們能夠保住這大漢的江山依舊姓劉。
想到未來,劉邦的擔憂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而且說起來,他自己也對不起這個結發夫妻,這也算是一點彌補。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劉邦覺得還是得立下一條規矩,專門用來製約呂雉的規矩。
比起劉恒來,他更擔心的是劉如意,這孩子現在也才八九歲,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力,在他死後,還是直接把劉如意派到封地,不過這樣還不行,他想起了一個人,周昌,周昌對呂雉有恩,隻要他能夠護衛住劉如意,呂雉也不可能對自己的恩人下手的。
劉邦忽然對自己之前表現出對換太子的想法感到懊悔,希望呂雉沒有放到心上。
讓他更頭疼的是戚夫人,劉邦覺得還是找戚夫人讓她和呂雉緩和關係,好好的低個頭,認個錯,隻要戚夫人不作死,應該可以安度一生。
而且,實在作死,就讓呂雉出了那口惡氣吧,對自己少幾分怨氣,希望她能夠對劉氏江山多幾分真心。
在江山社稷麵前,所有的一切都得靠邊站。
而此時光幕上一個討論帖出現。
【大家的祖上都是什麼職業。】
《是小偷,族譜還是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