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三個加上一個大嫂程芳淑,都是四十出頭,五十不到的年紀。

和中年人相比,自是體力不如人,和老年人相比,又還是年輕人。

都是做婆婆的年紀,家裏也都有了孫輩。

幾人在自家裏,也都是說一不二的存在。也好在,秦家一向教女有方,姑娘們雖然潑辣,也不是聽不進去道理。

她們四人感情一向都很好,沒有別人家那種姐姐妹妹勾心鬥角,媳婦小姑婆婆媽媽的破事。

“大妹,上午你說的那個鹵味鋪子,你家真的要開鋪子了?”程芳淑率先發問。

“大姐家鹵味是真好吃,開鋪子一定能賣的很好。”秦月圓中午嚐過後就讚不絕口:“若是大姐能在我們縣開鋪子就好了!”

秦月圓夫家是隔壁縣城城郊的,是三姐妹中嫁的最遠的。

“這就別想了,大姐第一家鋪子怎麼也不可能開在你們縣。大姐準備把鋪子開在哪個位置?縣城最熱鬧的是東市,那邊鋪子也多。”秦月秋夫家在縣城開個小雜貨鋪,對縣城的格局比較了解。

“還沒打算好,這不縣城那邊也就認識你,正想向你取取經。”秦月鳳誠懇地說。

秦月秋也不藏私,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知道地都告訴大姐:

“咱們縣城呢,東城最熱鬧,住的大都是有點小錢做點小生意的生意人,豪富是沒有。不過一般做吃食生意,他們是最大的客源。不好的是,東市已經有三家鹵味鋪子,總體競爭比較大。但是吧,那三家我都吃過,味道和大姐家這個差太遠了,估計大姐的店鋪一開起來,那三家可能就沒什麼生意了。”

“接下來就是住南城的。這邊住的都是豪富和官紳,生意也好做,不過那邊鋪子都不便宜,也鮮少有轉讓出租的。南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足夠太平,地痞流氓收保護費的,不怎麼敢往那邊去。那邊開鋪子的大都是有背景的,他們惹不起。”

眾人沒有插嘴,都聽著秦月秋娓娓道來。

“西城多寺廟道觀,幾個書院也都在西邊,讀書人的銀子不好掙,那邊的香燭鋪子,還有書畫紙筆鋪子遍地都是,也就這兩樣能開得長久,其他鋪子都開不長。”

“至於北城,貧民較多,有錢人也有,相對其他三處來說,比較複雜。三教九流,賭坊妓院,什麼人都有。那邊做生意除非有人罩著,要不然一天都做不下去!但是如果能夠一直開下去,那邊的鋪子才叫賺錢!”

秦月秋對這北城可是深惡痛絕,她家雜貨鋪原先是開在北城的,也請了靠山,每個月保護費交出去,利潤還不少。

但好死不活的,那靠山倒了。

新來的保護費收的比原來足足多三倍。

看著周圍因為不肯交保護費而被針對的鋪子,一個一個地開不下去了,都被新來的低價收過去,改成賭坊酒肆。

她家因為她公公膽小慎微,保護費雖然提高,也咬著牙給了,鋪子暫時沒人來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