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氏處出來,央柒轉了個身,走了幾步,就回了自己的屋子,窩在裏頭開始看書,順帶還吩咐了心澈,無特別的事情不要打擾自己。
將太子殿下贈與的書放在書桌上,央柒看著這頁麵有些粗糙了,想必定是太子殿下時常翻看所致。
這書裏倒是沒有留下太子殿下的名字,不過那般的貴人,行事都是小心謹慎的。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為何讓自己看此書?是臨時起意嗎?
將自己的問題放置在一旁,央柒懷著好奇打開了這本書。《孫子兵法》這本書楊先生並未教導,央柒隻是從前在濟世書坊快速閱讀過。
央柒對此的印象隻不過是一本兵書,很厲害的兵書,但是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的有些遠,故而沒有仔細看過。
翻開書,央柒在第一頁就見到了太子殿下留下的批注:內聖外王。
看到太子殿下的字,央柒眼睛瞪大了許多。若是自己沒有意會錯,“內聖外王”的意思應當是指內力擁有聖人的思想修養和德行,施之於外,擁有像王者一樣從事政治實踐及其它治理社會事務的能力。
莊子就曾提出“內聖外王”的思想,在後期逐漸被儒家所汲取采納,最終形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太子殿下還真是字如其人,獨獨看著這字,就知道執筆之人氣度非凡,並非尋常人。
央柒一個字一個字看過去,將《孫子兵法》暗暗記在心中。越往後看,央柒的心裏就越興奮,同時暗暗後悔,為什麼沒有早些認真對待這本書。
《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名著,但央柒對於軍事一無所知,好在有太子殿下的批注,這讓央柒看起來輕鬆了許多。
《計篇》主要論述的是戰前如何籌劃戰爭全局的問題。若要想做事成功,那必須由全局的立場出發。無論是小小的宋國公府,還是偌大的天元王朝,都必須要將自己脫離出來,站在外頭俯瞰全局,才能做到事事了然於心。
《形篇》論述了如何依據敵我雙方物質條件、軍事勢力的強弱,靈活采取兩種不同形式,以達到在戰爭中保全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所有事情都需要從實際出發,主事人要根據事情發展進展靈活變通,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價值最大化。
《虛實篇》集中論述軍事活動中“虛”“實”相互對立和相互轉化。在這裏,元睿淵的批注極有意思:《孫子兵法》中存在很多像“剛柔”、“虛實”、“陰陽”、“險易”、“廣狹”等諸多因素,都包含了辯證統一、矛盾轉化的思想。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深刻體現了其中的辯證思維,既強調了按照規律辦事,又體現了打破常規的重要性。
《九地篇》論述了軍隊在不同戰略地形下進行作戰的基本指導原則,特別強調要根據在不同作戰地區官兵所產生的不同心理狀態,製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戰術。看來這太子殿下還是一位將才,畢竟是霍家的孩子,骨子裏流的都是將軍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