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尾,高晉已經在前WBC世界冠軍的門下度過了兩周時間,這段日子裏,他的側閃技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對於脖子“活”的領悟也愈發深刻,還有一件事就是,等待許久的嶄新訓練計劃表終於製定完畢。

總教練布裏維斯先生經過慎重的觀察和研究之後,製定了以下項目計劃。

周一:拳擊技術訓練。

周二:站立技術訓練。

周三:摔纏角力訓練。

周四:地麵柔術訓練。

周五:綜合實戰訓練。

周六:力量綜合訓練。

周末:地麵柔術訓練。

可以明顯看的出來,從拳擊,到站立,摔纏,再到地麵,到實戰,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方式,另外,周末的重複地麵柔術訓練,是為了盡量針對高晉的短板進行彌補和加強。

一切都已步入正軌,全新的生活即刻開始!

某個周末,高晉迎來了第一堂柔術課程,主講教練正是總教練布裏維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巴西柔術起源於RB,然後於巴西盛行,我記得前文有過簡單提及,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並不夠全麵,柔術的曆史能夠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巴比倫時期,在那個時代遺留的銅像上,有明顯關於纏鬥的雕刻。

再到後來,古印度的僧侶們也為柔術技巧的流傳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苦行僧們不能殺生,但他們在苦行途中難免會碰到一些麻煩,所以他們隻能利用杠杆,重力以及平衡,摩擦力等原理來進行一定程度的自衛。

華夏功夫裏的一些搏擊技術,希臘角鬥術,埃及打鬥術,美索布達米亞搏鬥術等等技術中都有很多類似的技巧。

(曆史方麵有太多東西不可考究,我說的恐怕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答案,有些學者認為柔術是起源於古印度,我個人觀點是以上提到的技術應該都有,但具體情況恐怕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真正正確的答案。)

近代柔術的發揚與傳播毫無疑問避不開RB和巴西,從RB開始興盛,再到巴西遍地開花,僅僅百來年的曆程,卻碩果累累,堪稱是眾多武術流派中的一朵奇葩,當然,柔術之所以能夠讓全世界人們熟知,MMA這項運動的貢獻無可置疑。

在課程開始之前有一些準備活動得提一提。

首先,不能遲到。

良好的時間觀念是對自己以及夥伴,老師的尊重。

其次,不能吃的太飽。

吃的太飽會影響敏捷程度,不利於健康運動。

最後,個人衛生必須嚴格要求。

手腳指甲必須剪幹淨,不然會對夥伴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然後就是身上如果有一些不明味道的話,那可能你的攻擊不僅僅是柔術攻擊,還有魔法攻擊。

布裏維斯這位柔術大師非常崇尚自然,他把訓練場地安排在戶外進行,在空地上搭建了龐大的木棚,地麵上鋪著厚實的棉墊。

微風拂麵,飛鳥吟唱,花草芬芳,環境舒適宜人。

今天早晨參訓的拳手共有五個,其中並沒有高晉已經認識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