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六十三章 大流士的矛(2 / 3)

對於中國來說,紙很早就出現了,在戰國時代就有造紙術,隻是那時的紙因技術不夠好,不能大量普及。直到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才最終得以普及。

在封常清眼裏非常普通地紙張,而大食居然沒有,要他不調侃都不行。

陳晚榮眼睛放光,一拍額頭道:“太好了!簡直太好了!”

言來很是興奮,仿佛打了個大勝仗似的,封常清大是奇怪,問道:“監軍,有好事了?”

“一件影響深遠的好事!比起我們打了十個大勝仗都要重要的好事!”陳晚榮興奮得臉上泛紅光,不住搓手道:“封將軍,你不說,我還沒想到這事做起來這麼簡單!我在想啊,要是把居食的學和書籍弄到長安去,得花費很多手腳。現在看來,我想錯了,因為大食沒有紙,他們的書籍傳播必然不廣,要收繳起來很方便。”

封常清雖然不清楚陳晚榮地用意,嘴上卻是道:“是很簡單,派兵去把清寺一搜就成了。一收一個準!”

當時,清真寺不僅僅用來禱告,還是學堂,學基本上就聚集在這裏,他們在這裏進行學術研究,傳授知識。

“派兵就不必了,我們去清真寺走走!”陳晚榮大是振奮,心裏一個勁的道:“大食沒有紙,用的是羊皮紙,這書籍的保存不易,再傳播不廣。

我隻需要把學和書籍弄到長安,那麼若幹年之後,大食的文明就會絕種了。秦始皇為了推廣華夏文明,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焚書坑儒,而我隻需要耍點小小的手段,就可以達到目的。要是沒了大食文明,華夏文明的傳播速度就快多了,這可是影響深遠的事情!隻要讓華夏文明在中東生根,中東才能成為中華文明圈的一份子,才能與內地聯為一體,這比打一百個殲滅哈查隻這樣地大勝仗都要讓人振奮!一定要做好!”

說到底,讓一個民族長期存在下去的根本,不是文治武功,而是文明!單純的征服疆域,隻不過得一時之利罷了,隻有文明才能維係萬世之功。

在曆史上,征服龐大疆域的帝國不少,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大食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哪一個都是曆史上響當當的大帝國,最後,他們都分崩離析了,說到底,就是沒有一個讓征服區域內所有民族認同的文明!

反觀中國就不同,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采取了一係列強有力的統一措施,打造出了統一的中華文明,雖然秦始皇的手段有些粗暴,不惜靠血腥來完成,他畢竟成功了。從這點上來說,秦始皇才是人類曆史上最為成功地征服!

縱觀曆史,既征服了疆域,又統一了文明的帝王,除了秦始皇沒有第二人!

正是因為中國有著統一的華夏文明,中國雖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最終仍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陳晚榮的計劃就是要把大食的文明摧毀,當然,他不會象秦始皇那般采用粗暴的手段,而是用隱蔽的手段來完成。原本以為大食的書籍傳播很廣,要做起來很難,聽了封常清地話,這才想起大食因為沒有紙張,他們的書籍不多,傳播也不廣,這事做起來就省事多了。

一說完,陳晚榮興奮得哼著俚曲,出了倉庫,其他的幾個倉庫也沒有心情去看了,直接去清真寺,準備開始毀滅文明地計劃。

封常清長短腳一一的走在前麵領路:“監軍,這裏地清真寺是撒馬爾罕最大的,才修起來沒幾年。”

沒有多遠,就望見清真寺地圓頂了。陳晚榮現清真寺為一群老百姓圍著,不少百姓憤怒的喝斥起來:“燒了他,燒了他!”

陳晚榮很是驚異,問道:“怎麼回事?”

封常清也是不明白,帶著陳晚榮來到人群後麵。老百姓已經現了陳晚榮,忙圍上來,七嘴八舌地道:“大人,你得給我們做主呀!”

個個一臉的企盼,好象陳晚榮是他們的救星似的。陳晚榮問道:“你們這是做什麼?”

一個中年人忙回答:“大人,這清真寺是古太白強迫我們的修的。當時,為了修這清真寺,不少人給他們折磨死了。現在,古太白已死,這清真寺也沒有必要再存在了,我們想燒了他。可是,這幾個頑固透頂地家夥不允,死活不讓,堵在門口,不讓我們進去。”

陳晚榮一瞧,果如他所言,在清真寺的入口處有幾個年紀不小的學,身上頗有點書卷氣,一望便知是飽學之士。他們一臉的緊張,有些更是臉色泛白,卻是站在門口不讓路。

心念轉動之際,陳晚榮有了主意,大聲道:“各位父老鄉親:你們痛恨大食,痛恨古太白,這我能理解!不過,清真寺是你們用血汗修起來的,要是毀了,豈不可惜?我想,可以把清真寺改建成學校,在這裏傳授知識,願學可以到這裏來求學。”

無論大食也好,還是唐朝也好,對讀書人的尊敬都是一樣地,對知識的尊重是相同的,陳晚榮這話一說,這些百姓啞口無言,盯著陳晚榮,都知道如何說話

陳晚榮知道他們有些認同了,馬上就道:“隻有這樣,你們的血汗才沒有白流,才對得起你們的血汗!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