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設起來,沒有人怎麼辦?
簡單。
從學校中把培訓超過30天的學員分配過來。
直接塞到每個部門當中。
先每個部門設置一個人。
有這一個有文化的,就可以帶動很多沒文化的。
反正大家在哪裏學都是學。
讓他們自己找人充斥各個部門。
人先不起來。
先做加法,加法做完根據需要做減法。
一加一減跑下來,整個機關單位就算步上正軌了。
薑濟同著急忙慌把部門支楞起來,是想專位有專人。
這樣的話後麵很多事情才能跑起來。
整個人事的調整和適應,消耗了6個月的時間。
這6個月,秦羽已經把整個小世界搞的差不多了。
反正就是複製粘貼,所以小區一排排拔地而起。
當然了,必要的耕地、畜牧用地、生產用地是必須要空出來的。
這些都是小事,隨時可以調整。
如今城市大了,運輸是個大問題。
所以,秦羽在空中架設了30條橫向鐵路和30條縱向鐵路,組建出一個龐大的鐵路網絡。
有了鐵路,運輸就方便多了。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終於可以吹響信息化革命的號角了。
還是秦羽那句話,搞研發,還得仰仗土著居民。
所以薑濟同在中心區專門騰出一大片地方,作為國家實驗室。
第一批科學家,就是學校畢業的技術人員。
他們經過學校的簡單培訓,隻懂一些很基礎的工業製造技術。
學科也很薄弱。
這就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幫助他們走上科技為王的道路。
很快國家生物實驗室、國家化工實驗室、國家電力實驗室、國家通訊實驗室……各種需要的技術性實驗室相繼成立起來。
畢業的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進入適合的實驗室。
後麵的工作就靠他們自己發揮了。
薑濟同帶來的技術人員,隻是在背後做一些引導。
十年後……
235個國家實驗室全部滿員。
整個世界也已經到了滿負荷運轉的狀態。
並且,各方麵的技術已經到了現實社會的水平。
電力、通訊、互聯網……等技術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
秦羽為了省勁,把各項常用的技能全部封裝成口訣,傳播了出去。
為了限製技能的無休止擴散,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特殊部門:匠科。
隻有加入匠科,才可以使用那些快速建造的口訣,離開後將立即失效。
這樣的話,工匠就實現了批量複製。
試問這樣的人才培養技術,其他小世界可以做到嗎?
那不可能。
所以,現在直播間外,幾乎其他小世界已經很少有觀眾了。
大家全都在關注秦羽的房間。
大家就想知道,小世界裏已經發展到現今社會的巔峰時刻,再往後,科技會如何發展呢?
這個小世界的科技會超越現實世界嗎?
秦羽能帶領小世界創造出現實世界沒有的東西嗎?
如果能的話,那這些成果能不能複製到現實世界當中?
如果能的話,那這些成果是屬於遊戲公司所有,還是秦羽所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