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一老猴說:“聽說有一仙者很是厲害,若得她真傳可長生不老,唉,可惜啊,我老了,不能走啦……”老猴的話在猴子的心裏掀起波瀾,猴子真的是拜師了,等猴子學成歸來卻發現老猴子們很多都死了,因此發怒,闖入地府改了生命簿,也因此天帝發怒派兵捉拿此猴,但是隻能戰敗而歸,無奈隻好請如來佛祖捉拿,如來把此猴壓在山下五百年……
此時的門外站著五名男子“大人,這就是今日新來的茶館,聽說吸引人的故事就是在此來講的。”
“即使如此,我們也進去聽上一一聽。”
“客官裏麵是,請問您是包間還是大廳?”
“包間。”
“好嘞,二樓貴賓三位!”
“這就是您的包房了,菜單在桌子上,吃的喝的您自選。”
“每樣都來一份吧”
“得嘞。”
三人打量著房間,這個老板很是有心意嘛,三人坐到椅子上時都驚呆了,椅子竟然如此軟,坐著竟然如此舒服。
“客官,這是您的吃食,這個是番茄醬用這個薯條沾著吃的,這個勺子是喝完奶茶吃裏麵配料所用,您慢用。”
三人看著桌子上未曾見過的吃食,連喝的都未曾喝過,都好說的嚐了起來,“嗯?還挺好吃。”眾人吃的正開心時,突然聽到樓下的說書聲,沒幾句就被吸引。
卻說那劉伯欽與唐三藏驚驚慌慌,又聞得叫聲“師父來也”。眾家僮道:“這叫的必是那山腳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問:“是什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饑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這叫必定是他。長老莫怕。我們下山去看來。”三藏隻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裏,隻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這裏是挪、移動的意思)。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劉太保誠然膽大,走上前來,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有什麼說話?”那猴道:“我沒話說,叫那個師父上來,我問他一問。”三藏道:“你問我什麼?”那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麼?”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麼?”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隻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凶,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隻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隻上山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三藏依言,回頭央浼劉伯欽道:“太保啊,我與你上山走一遭。”伯欽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決不敢虛謬(虛假荒謬。謬,miù)!”
伯欽隻得呼喚家僮,牽了馬匹。他卻扶著三藏,複上高山。攀藤附葛,隻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卻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凶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祝罷,又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隻聞得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監押大聖者。今日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嚇得個三藏與伯欽一行人,望空禮拜。徑下高山,又至石匣邊,對那猴道:“揭了壓帖矣,你出來麼?”那猴歡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了你。”
伯欽聽說,領著三藏,一行人回東即走。走了五七裏遠近,又聽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隻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眾人盡皆悚懼。隻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裸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與伯欽唱個大喏道:“有勞大哥送我師父,又承大哥替我臉上薅草(除草。薅,hāo)。”謝畢,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像沙門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麼?”猴王道:“我姓孫。”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猴王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麼?”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時又稱為孫行者。
那伯欽見孫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卻轉身對三藏唱個喏道:“長老,你幸此間收得個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卻告回。”三藏躬身作禮相謝道:“多有拖步,感激不勝。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荊夫人,貧僧在府多擾,容回時踵謝。”伯欽回禮,遂此兩下分別。
卻說那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背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見一隻猛虎,咆哮剪尾而來。三藏在馬上驚醒。行者在路旁歡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放下行李,耳朵裏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捋一捋,原來是個碗來粗細的一條鐵棒。他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餘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你看他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那裏去!”那隻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唬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天那!天那!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裏有甚衣服?”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他把條鐵棒,撚一撚,依舊像個針兒,收在耳裏,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
兩個前進,長老在馬上問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行者笑道:“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棍,本是東洋大海龍宮裏得來的,喚做‘天河鎮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大反天宮,甚是虧他。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做一個繡花針兒模樣,收在耳內矣。但用時,方可取出。”三藏聞言暗喜。又問道:“方才那隻虎見了你,怎麼就不動動?讓你自在(任意、隨意)打他,何說?”悟空道:“不瞞師父說,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剝這個虎皮,何為稀罕?見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麼!”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師徒兩個走著路,說著話,不覺得太陽星墜。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