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一九七六年八月 四日,對於我們這群剛剛走出校門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其難忘的日子。作為知識青年,我們即將背上行囊,踏上征程,奔赴那激情燃燒的“廣闊天地”。這一天,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們人生征途上的第一座裏程碑,永遠也不會忘記。
清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佳木斯船站下麵的鬆花江邊停靠著一艘高大的通體紅色的客船,船的頂部有一個紅色的長方形的牌子,上麵有幾個紅色的大字,“東方紅——08”。
岸邊的沙灘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知青,還有很多相送的家屬,裏麵有不少老人和小孩。我是在媽媽和姐姐的陪同下來到這裏,準備乘坐這艘船去我插隊的地方——撫遠縣。
踏上這艘船我就變成了知青,永遠的告別了學生時代。
我是在我父親的單位報的名,經過審核才批準的,倘若家庭成分不好或個人有什麼汙點的是不能通過的,因為那裏是邊防縣緊靠著黑龍江,對岸就是蘇聯,出入都是需要邊防證的。
每個單位都有帶隊的幹部,我媽把我領了過去。所有知青的肩上都背著一個方形的行李,手裏拎著一個網兜,網兜裏麵裝著洗臉盆,牙缸和一些生活用品。肩上挎著一個黃色的書包,書包的兜蓋上印著紅色的字“下鄉光榮”。洗臉盆和牙具及網兜都是父親單位免費贈送的,還有一個木箱子,木箱子太大了,個人無法隨身攜帶,頭一天就由父親的單位統一拉走裝到船上去了。
我們開始排隊點名,帶隊的幹部向我們宣布了幾條紀律和注意事項,這時岸邊的高音喇叭驟然響起了歌聲。
“到農村去,到邊疆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歌聲激情高昂,唱得我們熱血沸騰。一名身穿白色襯衫的男知青背著行李,雙手舉著一杆紅旗,在嘹亮,震撼心扉的歌聲中率先登上了08號客船,隨後便是一隊隊的長龍緊隨其後。
過了很久才輪到我們上船,船身很高,有兩條跳板連接在船舷上,跳板有些微顫。在帶隊幹部的帶領下我們依次登上甲板進入客艙,經過螺旋形的樓梯攀上三層樓的船艙。這艘船可真大,寬闊的船艙裏排列有四條床鋪,分為上下兩層,左右共有一條人行道。我們都是頭一次乘坐這樣的輪船,感覺很新奇。前麵上來的已經鋪位坐滿了,我們這些後上來的男男女女能有二十來人,隻好在一個拐彎過道的地方暫時安頓了下來。
大家也顧不上說話,放下行李和網兜紛紛跑出船艙湧向甲板的護欄,向岸上張望尋找自己的親人,我奮力往前擠,剛好有一個女生哭的不行了,用手絹捂著臉掙脫出來,我趁機擠了進去,後麵的人隨即把我緊緊地頂靠在護欄上。
岸邊的沙灘上黑壓壓的一片送行的人群,在向船上揮手呼喊。我努力的向岸上張望,在密密麻麻的人群裏終於看見了媽媽和姐姐,她倆也看見了我,興奮的向我招手呼叫。
其實我媽的嗓門還是挺大的,在五七連的大合唱中唯獨她的聲音特別洪亮,像旋風似的席卷一切。可是我媽有一個特點,唱歌跑調,隻要她一放開喉嚨,周圍的幾個人立刻失去了自控力,不由自主的跟著我媽的曲調跑。可是現在在這人聲鼎沸的喧囂聲中根本就聽不見她的聲音,但是通過嘴型我知道她是在囑咐我;“要好好幹,聽領導的話,常往家裏寫信、、、”等等。其實這些話在家裏已說過無數次了,我不停的點頭應諾。姐姐用手絹擦著眼睛,忽然,一股離別的傷感在我心中湧起,我真的就要離開這座城市了,遠離親人和同學,去那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紮根一輩子。想到這裏我的鼻子一陣發酸,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我急忙扭過頭擠出人群,站在後麵掏出手絹擦著流連不止眼淚,透過人頭的縫隙遠遠的看著她倆,姐姐還在擦著眼睛,媽媽則焦急的向船上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