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亂評之——項羽與張學良(1 / 1)

本書寫到這裏,第一個大佬級的超級BOSS出場——少帥張學良,因為後麵張學良的戲份很多,在這裏做一個簡單的評述,個人看法,偏頗之處,見諒。

張學良的前半生可謂多姿多彩,而後半生卻充滿了悲壯的sè彩。

在張學良的青年時期(甚至包括少年時期),抽大煙,包二nǎi,感情用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聲sè犬馬的公子哥,年輕人能犯的錯誤,張學良基本都犯了一遍、兩遍甚至三四遍,這種生活經曆,和張作霖對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網上很多,包括張學良本人晚年的自述。

同時在政治和軍事方麵,張學良的表現也乏善可陳,除了民族大義的底線,基本上沒有什麼亮點,在918事變中,不管蔣公是否對他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作為直接當事人,東三省的迅速淪陷,張學良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在另外兩次關健時刻,張學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一是東北易幟,二是西安事變,所以周總理對其有“千古功臣”的評價。

張學良終其一生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尤其是軍事方麵一塌糊塗),他隻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恰逢其會,站在了曆史風雲激蕩的暴風眼中。

不過,在中國近代的曆史人物當中,半渡卻對張學良抱有特別的好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特有的人格魅力。

年輕時的張學良,隻是一個缺乏自製力的普通年輕人,就像你和我一樣,換句話說,他犯的錯誤你我都會犯,隻是一般人沒有這個條件罷了,所謂官二代者,自民國以來,自當以漢卿為尊!

但是張學良混跡軍界政壇半生,卻保持著jīng神上的完整和高貴,xìng格中的棱角百年後依然清晰可見,讀過幾本張學良的相關史料,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充滿人情味的張學良就在眼前,不像一般的政治軍事人物,在曆史的流逝中漸漸演化成一個標簽,一個模糊不清的橡皮人。當然,一般人也不可能像張學良那樣純粹的活著,還是那句話,沒那個條件。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親身護送蔣公回南京,這是張漢卿一生之中最閃光的地方,登上去往南京飛機的那一瞬間,注定了張學良將會流芳百世!

這絕不是簡單的一諾千金,而是其xìng格決定的命運,經此事變,張學良後半生一直被幽禁,用六十年的光yīn將高貴二字詮釋的酣暢淋漓。

以半渡的理解,隻有一個原因能解釋張學良的選擇——我既然做了,我一定負責。

在兩千年前,烏江邊的項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拒絕了好意載他脫險的小舟,最終死於軍中!

項羽為什麼不渡過烏江逃走,曆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但是半渡卻相信,這也是項羽坦坦蕩蕩的選擇——輸了就是輸了,我認輸就好!

如此高貴的氣度實在太過罕見,使得項羽成為中國曆史上最悲壯的英雄,相比之下,劉邦就顯得猥瑣多了,隻可惜,在現實中隻有劉邦這種人物更適於生存,縱觀中國的曆史,從古到今全都如此。不服氣的話,你可以學學項羽和張學良,向老板展現一下你的xìng格,看看最後結果如何,不過最好還是不要這麼做,因為你我都是普通人,沒那個條件,也沒那麼高追求。

項羽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遺憾,以至於一千年後,杜牧仍有“卷土重來未可知”之句,又過了二百餘年,一個叫李清照的美女卻和杜牧唱起了反調:“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也許,李清照才是項羽千年後的知音。

又是一千餘年悠悠而過,張學良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恰恰與烏江邊的項羽暗合,所謂jīng神上的貴族,大概就是這樣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