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連串的炮擊就是命令。綠腳兵突然全線發動,無數士兵從戰壕中殺出,向著正麵之敵衝了過去,手中的花機關槍和擲彈筒不斷開火,一時打得晉綏軍抬不起頭來。
於此同時,三團千餘人馬突然加快腳步。從陣地側後衝殺而出。向著煙霧彌漫的聚樂堡衝了上去……
晉綏軍的指揮官終於發現了危機,陣地後方令旗連連搖動,試圖調動部隊攔截三團,增援聚樂堡的守軍。他們此時終於反應過來,綠腳兵剛才都在蓄勢不發,就是為了一舉拿下聚樂堡。
晉綏軍非常清楚聚樂堡的戰略價值,如果被綠腳兵攻占此地。大同就再也守不住了。
到了這個局麵,這一仗的輸贏已經不重要了,保住聚樂堡才是重點。但被四十五師突然爆發的反攻壓製,陣地前方兩股晉綏軍都在疲於應付,好在他們終歸訓練有素,調整了一會兒終於完成了陣型變換,前陣變後陣,後陣變前陣。後麵阻擊綠腳兵,前麵掉頭趕往聚樂堡方向。試圖援助守軍。
但戰場上時間最為寶貴,耽誤了這麼一會兒工夫。他們已被馬三兒遠遠地甩在身後。
“命令炮營調整目標,截擊敵人增援部隊!”肖林又為三團加了一道保險,他們馬上就要衝到聚樂堡砦前,大炮正好調整目標,改為轟擊敵人的援軍。
不過三四分鍾的時間,一顆顆炮彈砸向了聚樂堡的側翼,在晉綏軍的援兵麵前拉起了一道死亡彈幕。
“太過癮了,這仗打得真來勁!”
看到晉綏軍的援兵被炮火擊潰,指揮部裏響起一片興奮的議論。炮兵,果然才是戰爭之神,肖林此時的體會異常深刻。
聚樂堡的砦牆到處都是被炸開的缺口,還有零星的槍聲在反抗,三團的將士卻猶如不見,如同潮水般一衝而進,瞬間就將寥寥無幾的守軍淹沒。
大同方向突然響起了軍號,召集晉綏軍的殘兵敗將撤退,在綠腳兵強大的火力和兵力麵前,敵人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撲,隻好暫時退了下去。
“今天打贏這一仗,李生達方寸已亂。三日之內,大同必為我軍所下!”石醉六的總結最為精辟。
。。。。。。
平心而論,李生達並非庸將。
在晉綏軍係統中,閻錫山一向重用晉北老鄉,李生達籍貫山西晉城,屬於晉東南地區,但卻憑借赫赫戰功一路攀升,官居晉北鎮守使、第五軍軍長之職。
多年戎馬生涯,他幾乎未嚐一敗,閑暇之餘也因此暗暗得意,隻想在戰場廝殺中不斷得勝,一路飛黃騰達。
不料自從遇到肖林的綠腳兵後,他的不敗神話就被打破了,吃一塹長一智,他總結察哈爾大敗的原因,主要還是怪自己,輕敵冒進,見利忘險,才給了肖林可乘之機。
被四十五師打敗之後,李生達的第五軍實力大減,又受到閻錫山、徐永昌等多方批評,這些日子心裏既憋悶又不服氣。
察哈爾之敗的主要責任都在豐玉璽,正是因為他一力搶功縱敵,才釀下興和之敗的苦果,最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真要是一對一的放對,他自信能夠輕鬆戰勝四十五師。
因此當四十五師兵抵大同城下,李生達才冒險出擊,想趁著綠腳兵立足未穩,先給肖林點顏色看看,從而挽回不利局麵,為晉綏軍調整防禦爭取時間。如果能打贏這一仗,也算立下一份不小的功勞。
不料聚樂堡一場大戰,殺得他膽戰心驚,這肖林用兵果然詭計多端,而綠腳兵更令人吃驚,這支部隊仿佛又變強了!
聚樂堡一丟,大同的外圍陣地已經崩潰,李生達仿佛被抽掉了精氣神,一夜之間老了好幾歲,幾乎是鬥誌全無。他不顧陳長捷等將領的反對,將第五軍的殘部全都撤到大同城內,主動放棄了城西的高山堡,在城區擺下防禦陣型,然後拚命向後方發電報求援。
李生達的突然退縮,倒出乎肖林和高維嶽的意料,晉綏軍殘部幾乎毫發無損地撤進大同城區,高維嶽隨即占領了高山堡,和四十五師一起耐心清掃大同外圍陣地。
高維嶽和肖林商議一番,決定暫不急於攻城,李生達的守軍雖然不多,但城市巷戰很難發揮炮火優勢,必然造成巨大的傷亡。安**長途奔襲,兵員補充和傷員救治都有困難,沒必要主動跳進這個絞肉機。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為上策,下麵就看閻錫山如何抉擇了。
閻錫山接到聚樂堡失守的消息,終於再也撐不下去。他雖然有心支援大同,但晉綏軍的主力都在山西外圍,太原已是一座空城,無兵可派。
形勢逼人,經過一夜無眠的苦苦思索,閻錫山終於接受了趙戴文的意見,命令李生達炸毀禦河鐵橋,第五軍棄城而走,南撤廣武、雁門關一帶,以收縮兵力,鞏固防線。
攻克聚樂堡後第三天,四十五師兵不血刃占領大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