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斯大林心情猶豫不定,美麗的大教堂在他眼中好像變成一架巨大的轟炸機。
中東路戰爭結束不久,在著名設計師圖波列夫的領導努力下,蘇聯成功研製了自己的第一架重轟炸機——特勃3(tБ3,即Аht6)。
特勃3。總重20噸,單翼四發動機螺旋槳重型轟炸機,裝備世界上第一挺施卡斯速射機槍,(這種機槍甚至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更可以懸掛重達2000公斤的航空炸彈。代表了三十年代蘇聯遠程航空兵的形象,意味著蘇聯可以成批生產重型軍用飛機。
能夠實現這種技術上的突破,其中也有中國人的功勞。在肖林的牽針引線下,蘇聯從美國和歐洲購買了數十項重要的專利技術,這才打造出這架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轟炸機。
但是令斯大林為難的是。駐哈爾濱總領事梅裏尼可夫帶來中國人的要求,要購買一批數量眾多的特勃3轟炸機。
“斯大林元帥,肖林一共和我進行了兩次秘密會談。最少要購買50架特勃3轟炸機。”
梅裏尼可夫雖然號稱駐哈爾濱總領事,最近兩年卻頻繁往返於綏遠和莫斯科之間。經過中東路一戰,蘇聯上下已經達成了共識,隻有肖林集團才是蘇聯值得尊重的對手和夥伴,至於那個張學良,不用太多理會。
“中國人太過分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斯大林不悅地說道:“特勃3重型轟炸機是蘇聯的驕傲,我們是不會讓這種先進武器流出國外的。”
是的,中國人對蘇聯提供了很多幫助,但是他們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除了基礎工業以外,蘇聯還在軍工技術上大力扶植肖林集團,幫助他們仿造蘇聯的火炮、機槍、衝鋒槍、子彈……,現在他們竟然盯上了最尖端的特勃3重型轟炸機,這已經超過了斯大林的底線。
“是的。這個問題已向肖林指出,但是他用一句話說服了我。”
“他說的什麼話?”斯大林更加不悅,他不喜歡下屬這樣故弄玄虛的說話方式。
梅裏尼可夫意識到領袖的反感,老老實實地複述道:“維護遠東地區的和平穩定是中蘇之間共同的責任,一個安全的東亞對蘇聯具有重要意義。”
“嗯……”斯大林楞了一下,一瞬間覺得自己也被打動了。
日本人。和蘇俄一向是死對頭,20年前的日俄戰爭暴露了沙俄的沒落,日本人有稱霸亞洲的野心,一直在窺探西伯利亞豐富的石油資源,斯大林對此非常清楚。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斯大林一直在關注東北局勢,和他預想的一樣,綠腳兵介入之後,中國人很快扭轉了戰局,並連續取得了幾場重要勝利。但是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斯大林非常清楚,中國在整體實力上遠遠遜於日本,隻憑綠腳兵難以和日軍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雖然沒有直接介入中日戰爭,卻在背後對中國尤其是肖林集團提供著各種幫助,但是隨著日軍大舉增援,東北的軍事平衡被打破了,蘇聯也麵臨選擇。
現在怎麼辦?肖林似乎說的不錯,加大對中國的援助才是正確的選擇。
有中國人在前麵頂著日軍,蘇聯可以專心發展經濟。這個甜頭斯大林已經嚐到了,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的國力迅速提升,斯大林又雄心勃勃地製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這個時候,一個穩定的遠東對蘇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歐洲局勢日漸緊張,蘇德之間早晚都有一戰,波蘭,芬蘭,西班牙……,蘇聯要解決的麻煩一大堆,(蘇聯雖然和西班牙不接壤,但卻積極插手西班牙內戰。)但是相比之下,日本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煩,隻要能牽製平衡那個貪婪的島國,向中國人提供些轟炸機又算的了什麼呢?
“嗯,我再考慮一下,這個……需要集體討論決定。”事關重大,斯大林沒有直接答應。
“斯大林元帥,我對軍事是個外行,對國際形勢卻非常了解。”看出斯大林已經動搖,梅裏尼可夫趁熱打鐵勸道:“蘇聯處於資本主義國家包圍圈中,保留中國通道具有重要意義,就從這一點來說,為了支持肖林集團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且……”
“而且什麼?”斯大林越看梅裏尼可夫越別扭,這家夥說話總是吞吞吐吐的。
梅裏尼可夫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而且據我判斷。歐洲在三到五年內都沒有戰爭危險,特勃3重型轟炸機現在雖然先進,但我們將來會生產出更好的飛機,與其放在機庫中生鏽,不如賣給中國人打擊日本,還能在實戰中檢驗飛機的性能。”
賣飛機一舉三得,蘇聯賺了錢。又打擊了日本,還能順便增加蘇聯軍工製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