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元宵節(1 / 1)

那天過後,許洄又和家裏人在他外公外婆家裏住了一段時間,才回了自己家。

當然,春節過後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一天,各地的習俗都不太相同。

關於正月十五元宵節來曆,自古至今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其中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氏之亂”而設;第二個傳說是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第三個傳說是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節,湯圓是必吃的。不過現在很多人嫌麻煩,都買的成品,隻需煮熟就行。許洄他們家也不例外。

白天家裏其他人照常上班,許洄一個人待在家裏,隨便做了點東西吃。晚上等大家都吃完晚飯後,才是正式的活動時間。

許瀅早就和姐妹約好了,許母也被許父拉走過二人世界了。至於宋時,許洄壓根考慮都沒考慮,直接排除。反正他也習慣了孤寡。

相比於七夕節,元宵更有約會的氛圍。許洄出門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掛上了花燈。頗有種花市燈如晝的感覺。

許洄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看著街頭成雙成對的身影,不由得想起了溫圭。其實比起七夕,元宵才是古人的情人節。這一天,大家約著共賞花燈,同遊燈會,好不浪漫。也不知道雲城那邊的元宵有什麼風俗習慣。

對了,自己可以和溫圭打視頻,互相欣賞一下對方家裏的元宵習俗。自己可真是個天才。許洄想著,手上也行動了起來。

很快,對麵就接了電話。溫圭這會也在外麵看燈會。

許洄一邊躲著人群,一邊往廣場那邊走。老遠就看見一群人在那放孔明燈。有幾個小孩的燈飛了半天還沒飛上去。有個小孩子都哭了,聲音還挺大,好幾個人都在朝那邊看,家長在旁邊忙著哄。

許洄也有點心動,他好久都沒放過孔明燈了,之前高中一直忙著學習,元宵節根本就不在家裏,他記得有一年元宵節他們都是在學校過的。當時忙著做題,根本都沒注意,後來還是他同學說許洄才想起來那天是元宵。當然,那天的晚自習照舊,元宵也不是法定節假日,學校才不可能給他們放假呢。學校還想扣一下他們的假期讓他們學習。

正好旁邊就有賣孔明燈的,他去挑了一盞,找了個好看點的顏色。當然,他身上沒有打火機,又去找了個小商店買了個。一切準備就緒後才開始放燈。

他打開包裝袋把裏麵的孔明燈取了出來,想了想,又買了個記號筆。聽說把願望寫在燈上,成功放飛後就能實現。許洄自己沒什麼願望,不過還是想替家裏人求個平安。

寫完後,他把燈撐開,拎著上麵,才用打火機點燃。之後兩隻手撐著底部的兩側,感覺差不多後,鬆手放燈。很快,他的那盞孔明燈就飛了起來。

許洄從兜裏取出手機,那會手上不方便,他跟溫圭說了聲就把手機放進褲兜裏了。這會他激動的跟溫圭炫耀自己的孔明燈。他的那盞燈很快就淹沒在燈群之中,這下許洄自己也找不見自己的燈了。

他在那邊努力的找著燈,鏡頭一直往上飄,看著這幅百燈齊飛圖,惹的溫圭也想買一盞放。不過他們那邊更多的是放河燈,那邊水比較多。

溫圭走到他們湖邊,已經有很多人在放燈了,他隨便買了盞蓮花燈,放在水麵上,點燃後順著水流的方向推了推,燈就遊了出去。

這回輪到許洄羨慕他了,不過很快許洄的注意力就被旁邊的燈籠吸引走了。

他們這邊每年元宵還要挑燈籠。許洄小的時候街邊常見的是那種紙糊的,裏麵是一根蠟燭,等蠟燭熄滅了還可以換,不過等到那時候許洄的注意力早就不在燈籠上了。後來慢慢的就成了電動的,樣式比之前的多,也更環保,更安全。

許洄記得小時候有一年他爸給他買了盞燈籠,沒等他玩多久,就自己燃了,還是現在這種燈籠安全。他心裏想著。

不過,隨著大家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展,現在也有好多人製作各種美輪美奐,精妙絕倫的燈籠。許瀅之前還想買材料自己做來著,她看了好多博主發出來的視頻,做出來的燈都很精致漂亮,收獲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許瀅也不例外。

後來她意識到自己手殘的本質,最終在許洄的“善解人意”下,成功的打消了這一想法。

也不是許洄不想讓他姐做,他還不了解他親姐嗎,買回來做不成功這個重擔肯定就落到他身上了,還是從根源上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吧。他才不可能給自己留任何被迫幹活的機會。

兩人又各自轉了轉,等街上人逐漸少了起來,許洄才開始往回走。是有點晚了,不過街上的燈籠都還亮著,也不怕找不著路。

到家後,兩個人互相說了晚安,才各自掛斷了電話。時候已經不早了,也該洗漱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