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宴會開到第三天的時候,織田信長還讓明智光秀率軍支援羽柴秀吉,與毛利家的五萬援軍決戰。從這件事來看,織田信長對於明智光秀的信任還在,否則他不會將這樣重要的任務交給明智光秀。隻可惜,織田信長大概不會想到,自己竟會死於心腹光秀的手中。
像這樣的大戰,織田信長作為本家家主,自然要指揮戰事。所以,織田信長命光秀率軍出陣後,自己也率領一百多人,從安土城出發,準備前往指揮決戰。當夜,織田信長下榻於京都本能寺,並召來國手日海和尚和鹿鹽利玄對弈為戲。據說此局下出了罕見的三劫連環無勝負局,觀者皆極其震驚。當天,織田信長的兒子織田信忠也來到本能寺和父親歡宴,宴後他帶著千餘人來到距離本能寺六百米遠的妙覺寺就寢。沒有人知道,陰謀的羅網,已經悄然拉起。
當夜,已有謀反之心的明智光秀回到居城,和手下心腹大將商議,一切準備妥當以後,他率領一萬三千人,分三路將本能寺團團包圍,每一個出口都被數百人負責把守。當大軍逼近時,明智光秀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並喊出了那句經典的話:“前進,敵在本能寺!”
當大軍實施合圍時,本能寺內織田信長的親信們發覺異常,眾人開始騷亂起來。由於是在京都,織田信長沒有想過外敵入侵,他起初以為是侍衛吵架,於是準備起身斥責,然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本能寺外的鐵炮已經發射。信長這才明白有人謀反,他命人前去查看謀反的是誰,當來人稟報是光秀以後,信長明白,自己已經無路可走了。
《耶穌會日本年報》中說:“……命令把火繩都點了火,銃都上了扳機,長槍也整備好。部下疑惑這是打算做什麼,有人認為明智受信長的命令,去殺信長的義弟三河之王(指家康)”。
由於光秀的基層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攻擊的是主君織田信長,還以為是要趁機鏟除德川家康,所以他們十分賣力,攻勢凶猛。本能寺內織田信長的護衛們十分忠心悍勇,但奈何寡不敵眾,大多戰死。織田信長身負重傷,見大勢已去後,退入內室,剖腹自盡,並點燃內室。一代梟雄,就這樣亡於熊熊大火當中,屍骨無存。
關於信長的死亡,各種史料記載的比較一致,其中《信長公記》是這樣說的:“信長公取弓放箭,僅僅放了兩三發之後,弓弦崩斷;再以長槍應戰,結果肘部為敵長槍所傷。信長公自知不免,遂命令身旁的女性逃出。此時,禦殿上已經烈火熊熊,難以見到信長公最後的身影,料想他已在禦殿深處自盡。”
織田信長殞命時,他的兒子信忠率領一千五百人前來救援,但被光秀打敗。信忠錯誤的認為光秀蓄謀已久,一定已將將所有要道把持住了,所以他沒有選擇退守堅固的安土城,而是於京都二條城內自殺。
可是信忠不知道的是,這次謀反,對於光秀來說,也是臨時起意。在將織田信長殺死以後,光秀才匆忙寫信給信長曾經的敵對勢力,請求他們的援助。諸多大名此前未得到明智光秀的書信,所以這時紛紛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結果,前線作戰的豐臣秀吉得知光秀謀反,主君被弑的消息後,立刻和毛利講和,然後率軍東上,與信長家臣聯合,攻打明智光秀。十三日,在山崎之戰中,豐臣秀吉擊敗明智光秀,可明智光秀的屍體也不見蹤跡。據說光秀兵敗以後,被附近村民當視為敗走武士,而被劫殺。
本能寺之變後,整個日本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代大魔王織田信長死於亂臣賊子,曾經的信長心腹光秀起兵謀反,最終死於非命,豐臣秀吉則繼承了主君的遺產,開啟了屬於他的時代。
至於明智光秀為什麼要謀反,直到如今都沒有一個定論,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君臣不和說,朝廷黑幕說,秀吉黑幕說,家康黑幕說,甚至還有人認為是有人栽贓給明智光秀。可是,真相早已隨著織田信長和明智光秀的死進入地下,這也使得本能寺之變,成了一樁千古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