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把我的目標當做目標(1 / 3)

“物理,從小就喜歡。”牧黎對他很感興趣,所以在禮尚往來的交談間,他很認真的回答著問題。

“第一次對物理感興趣,是因為看到了路過的液化氣罐車。關於氣體能被點燃這件事,人類是怎麼發現的呢?那時候我不禁想,那麼對於人類來說,石頭是多久開始不簡單隻是石頭?而是可以燃燒,點火,堅硬到可以加工成切割工具呢?”

“礦石是怎麼被人類發現的,最初人類對其需求的緣由是什麼呢?生命的奧秘...物種的起源是源於那裏呢...人為什麼能走在地上;蜘蛛卻吊在牆上;鳥可以在天上。宇宙之外還是宇宙嗎?我們是不是在一個巨大的玻璃球裏,我望出玻璃球那道渺小的目光,是不是也能被水晶球外的生物用放大工具察覺?”

“自那個時候,我對周圍的一切忽然就誕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一個接著又一個的為什麼,隨著我去探索每個為什麼後的因果,我漸漸發現,物理好像,都能回答我。所以我喜歡物理。”

“你呢,你今後的目標是什麼?”

方和俞忽然不知道說什麼,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卻也忍不住思緒飄遠。

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今後想幹什麼,是件難得幸運的事。

在大部分人小的時候,很多命題作文都和夢想有關。以至於伴隨著許多許多年,他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並且潛意識認為擁有夢想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發育,人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會變多。對世界的了解也會更廣泛,那段時間,大部分人會不約而同的,剝去年少時的天真,正視現實社會的需求以及個人如何才能響應需求,獲得生存的能力。

這大部分的人也會根據環境來選擇自己該走哪一條路,或根據大眾的選擇來做參考,參考自己該成為怎麼樣的人。

大多數大學生要麼是一派天真無邪認為今後天生我材必有用,要麼是跟著大眾的腳步邊焦慮邊迎合社會。大部分大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自我認知的模糊,和對社會了解的局限。

這個時候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小時候堅定了長大一定會去做的那個夢想,在他們心裏已經變成了天平上的一個砝碼,天平的另一端是現實和生活,砝碼可以被換下來,但是現實和生活永遠都在。

當他們意識到後,也覺得夢想好像不是必須的。

“我沒有什麼目標。”方和俞道“目標是什麼呢?想要生活得更好而產生的化合物。那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他頓了頓

“可對於我現在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是必不可缺的,且是達到他就能對我生活做出質的改變的存在。我對生活沒有什麼期待,也就沒什麼目標”

方說到此刻,和俞忽然才發現,這種想法好像成了束縛他自己的一種標簽一種圈套,讓他對夢想和目標一事產生了刻板印象。

如今想來,

他所擁有的一切,其實是讓他失去了就會覺得惶惶不知天日的東西。

這些東西...好像就是他的夢想。

不過是他提前擁有了,所以夢想就不存在了。

“我找不到目標”故意不去理會自己袒露心聲的羞恥,方和俞幾乎是故意的,故意將很多東西藏起來,將自己的軟弱袒露出來。如他所料,那邊的聲音變得更加溫和了,如他所願的心軟了。

可是那個少年對他說

“試試把我的目標當做目標。”

方和俞愣住了,似乎連目光都找不到落處,砸了幾下眼睛。

手機傳來的沉默。讓牧黎意識到了他這句話,說的是有多麼的裝逼!輕咳了一聲不好意思的趕緊解釋

“我覺得可行,我小時候,不清楚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媽媽先讓我學了一段時間表演,這是她擅長和喜歡的東西,我去學演戲後,我就知道我不討厭演戲,雖然談不上喜歡。後來跟著我爸去學了一段時間高爾夫,圍棋,這些是我爸的喜好,然後發現我也不喜歡圍棋,當然更不擅長高爾夫。”

“小時候學鋼琴倒是有點擅長,學著學著發現越來越有意思,我媽在我喜歡上物理課後,給我報了物理補習班。物理,我從小學學到現在,如今它不僅成為了我的目標,也是我最擅長的東西。”

“而你,你擅長物理,那你就該試著多去接觸物理,因為一個人擅長什麼東西,不一定全是天生的,而是潛意識認可這個東西。我的目標恰好是物理,你說你找不到目標,那你就暫時跟著我的目標去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