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的規模也令人咂舌,有兩千多人。就人數而言,是六部中人數最多的戶部的五倍。
內務府下設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另設上駟院、武備院、奉宸苑。這就是通常所稱的“七司三院”。
其規模也是按照六部的模式來運行。
內務府還掌管著皇帝的內庫,以及每年的收支。
雖然沒有經過清點,但是賈瑞從下邊的人口中得知,現在太上皇的內庫之中存銀有一千多萬兩,皇帝內庫存銀有兩百萬兩。
每年從各個地方明麵上收到內物府中的銀子,大概也有兩百萬兩。
除了這些明麵上的收入,還有鹽商等人的孝敬,也有將近兩百萬兩。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戶部每年撥來的稅銀,大概是朝廷每年賦稅的十分之一。這也有一百多萬兩。
這樣算下來,內務府一年可供支配的銀子有五百萬兩。
這麼多白銀,一年之內就要被花的差不多,幾乎每天就要被花出去一萬五千兩。
怪不得人人都說內務府是肥缺呢,這就是隨便過過手,也能賺得缽滿瓢滿。
而這些銀子也是內務府上下的肥肉,所有人都雨露均沾,每個人都有大的好處。
因此內務府上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這個集團也許會發生內鬥,但是對外的時候卻是非常一致。
這也是導致,自從開國以來,內務府總管就沒有一個因為貪汙而受到責罰。
原因很簡單,內衣府上下都是耗子,下邊的人也害怕牽一發而動全身,拔出蘿卜帶出泥,所以都守口如瓶。
怪不得以前忠順王是那樣的窮奢極欲,原來錢是從這裏來的呀!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了,咱們明天再具體的清點庫存,你們回去也準備一下,別明天到時候我出了岔子。”
下邊的太監和眾官員都互相看了看,然後一起點頭。
賈瑞見沒有什麼事,便站起來想離開,眾人趕緊把他送出了大門。
在賈瑞就要上馬離開的時候,李太監竟然過來,趴在賈瑞的馬前給賈瑞當馬凳。
賈瑞對這個人的眼力見還算是滿意,於是心安理得的踩著李太監的背上了馬。
等到賈瑞坐穩之後,李太監才從地上爬起來,然後牽著賈瑞的馬江生親生的在賈瑞身旁說道:
“總管大人,小的晚上去大人府上單獨稟報一些事情,不知大人可否允許。”
賈瑞瞥了他一眼,見到李太監臉上都是獻媚的笑容,“以後都是自己人了,有什麼事就來吧!”
“謝大人。”
李太監跪倒在地,打了一個千。
賈瑞看都沒有再看他,騎著馬帶著小廝便離開了。
等到街上已經沒有了賈瑞的影子之後,李太監這才敢站起來。
後邊的其他官員和太監趕緊上前去,圍住了李太監,“李公公,咱們以前的規矩是不是還要照舊?”
李太監拍了拍膝蓋上的塵土,然後說道:“咱家看賈大人還是非常通情達理的嘛!不會為難大家的,規矩還是照舊,不過給總管大人的例錢,要比以前多三分。”
下邊的人聽了臉上都是大喜。
李總管停了一下,繼續說道:“賈大人的內兄好像是咱們內務府的皇商吧?”
“李公公,您的記性真好!賈大人的內兄叫做薛蟠,以前是負責宮花的,後來又加了一些瓷器的生意。”
“就這點兒?看在賈大人的麵上,咱們也得為他的內兄著想一二,這樣以後把馬飼料的生意也給薛蟠吧。”
眾人聽了之後並沒有怎麼在意,在這些內務府的核心人物眼中馬飼料的生意隻不過是邊邊角角。
可是說實話,這馬飼料的生意一年也不少賺。
內務府可是養著近千匹的駿馬,這些馬可是專門為太上皇皇帝以及宮中貴人準備的,自然要精心飼養,所以他們的飼料也是專門調配。
因此光這一項,每年內務府就要支出將近三四萬兩銀子。
當然,這幾萬兩銀子並不是都是給馬買的飼料,大部分都是被上下其手貪汙了。
而做這生意的皇商,自然是拿其中的最大一部分,這其中的利益大概有七八千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