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在貧困中成長(1 / 1)

哎呀,是一個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 漸漸的他竟然適應了這種食不果腹的生活, 他也知道像他這樣一個家庭想要過上一種想象中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事了? 二丫已經不再去過去抱怨自己困難的生活了, 他要想辦法怎麼樣改變這個不利的尷尬環境! 在那樣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過著苦日子的不隻是二丫一家, 連那些下鄉的知青也是過著辛苦困頓日子, 這些知識分子因為覺悟較高, 在國家非常困難的時候下鄉烏龍, 參加大生產運動, 與那些農民一起每天早出晚歸, 掙著微薄的工分, 現在國家恢複高考了讓這些知識分子看到了希望, 但是這種希望對於二幺而言是沒有什麼指望的, 因為二丫是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 在他的認知裏隻想著怎麼樣幫家裏人幹點活, 由此帶給大人們一點 未記, 除此之外,大家想不到別的什麼辦法能夠緩解這樣一種困境, 畢竟這個時候的二丫還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 很多事情他是蒼白又無力的, 他隻能眼巴巴的看著這個貧困的家庭在不斷於艱難中前行, 每天晚上,哎呀,躺在床上想著白天放牛時候的場景, 想著有一天能夠走出農村, 渴望看見外麵的世界, 二丫設置太小了, 全國恢複高考以後, 數不清的知青又回到了熟悉的學校開始準備複習高考! 二丫看著這些知識分子那麼熱愛學習也有點心動了, 但是二丫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 他能夠學一點漢字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就了, 畢竟家裏是那麼的困難, 五六個孩子都指望兩個大人養活了, 今天的人們也許搞不明白為什麼條件那麼艱苦還要養那麼多孩子, 但當時這也是政策的號召, 為了能夠實現工業大國的國家意誌, 很多的農民甚至可以到工廠裏麵去做事, 但是政策並沒有放開, 進城務工也是有條件限製的, 不可能所有的農民都去城裏做事, 隻能是符合政策條件的農民在村委會辦理相關的手續, 通過之後才能夠到城裏工作, 而且城市的環境跟農村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農民一開始是不適應城市的生活環境的, 那朝八晚五兩點一線的生活,讓很多農民很是上頭, 而且城裏的人也是需要上班的, 這件事情二丫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 你說了呀,沒有上過學怎麼那麼早就開始懂事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了? 1978年的政策是這樣子的, 在農村已經快要實行一種新政策了, 人民公社,計劃經濟慢慢的接近了尾聲, 農村廣大地區馬上要實行一種叫做包產到戶的新政策, 這是為了調動農民搞生產的積極性製定的國民新政策, 這個包產到戶允許農民在本村承包土地搞農業生產, 這項政策在廣大農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人們奔走相告終於可以當家做主了, 地主老財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大量的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鬥誌昂揚, 使農業生產在若幹年以內驚人的巨變, 糧食產量逐年提高, 吃返銷糧的日子已經不回頭了, 那種糧食隻夠吃半年的日子,也漸漸的遠去了, 但是即使村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還是有一些人沒有擺脫貧困, 二丫就是這群沒有脫貧中的一員, 這已經是1980年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