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到家中,來人直接行禮。
取下鬥笠,分明是一洋人。
隻見他行禮後,說:“我的漢名叫‘何大化’,葡萄牙人,福州天主教堂“三山堂”神父。”
天啟年間,在融儒家士大夫與天主教徒於一身的楊廷筠影響下,相國葉向高的長孫益藩君捐資興建“三山堂”,就位於福州城內宮巷。
我:“你好!”
何大化:“我在應天書院訪友,接到飛鴿傳書:楊龍友家人出事,讓你幫助解救。”
最先慌的是香君,她追問:“那他的夫人李貞麗呢?”
何大化:“她還在楊龍友身邊,但是處境不是很好。”
我:“說說具體情況。”
何大化:“這裏有一份中文版情況介紹,但是字很小。”
香君馬上拿來一個放大鏡,字就看得清了。
原來楊龍友領著李貞麗先行趕到福州,還有家眷三十餘人晚了許多天才出發。
在鄭芝龍等的引薦下,他任右僉都禦史提督軍務,與很多少壯軍人交好。
其中就有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世稱“國姓爺”。
弘光政權滅亡後,阮大铖跟著馬士英則跑到杭州,一起尊潞王朱常汸為“監國”。
但是,在清軍兵臨城下時他立即下令投降。
阮大铖建議投魯王朱以海,魯王不允。
馬士英遂自己招募反清將領,突襲杭州,無奈水戰失敗,功虧一簣。
他們又想到福州的隆武帝,奈何自己名聲太差。
鄭芝龍、黃道周、楊廷麟、何騰蛟等人堅決不讓他們進入。
天下已經沒有他們的去處,隻能各自找尋生路。
絕望之下,馬士英削發為僧。
傳說是被阮大铖出賣,被清軍捕獲。
馬士英視死如歸,被剝皮示眾,也算是條漢子!
阮大铖就不同了!
福州城外,他見到趕路的楊龍友家屬。
又得知楊龍友在軍中任職,重新燃起希望。
他首先安排楊龍友的家屬在潰兵軍帳中,再派人送信,希望楊龍友代為求情。
楊龍友苦馬、阮二人久矣,大義麵前他不再糊塗。
馬士英是親戚都沒去求,何況阮大铖這種小人。
現在軍務繁忙,從阮大铖手上救出家人隻能拜托我和香君。
香君情緒比較激動,大罵:“又是這個阮大铖!”
我對何大化說:“請先用餐,我去安排。”
何大化:“我也應該回福州了,與你們同行。”
天下已經難以容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福州必須去。
我喚來林錚,叫他即刻飛鴿傳書福州賒刀人——解救楊龍友的家人。
來到父親書房,叔父也在。
我傷心的說:“隆武朝危急,我要趕去福州,特來拜別。”
父親:“跑馬場的那批快馬派上用場了。”
叔父:“現在水路已經被封鎖,每人兩匹馬,輪番駕馭。”
從書房出來,我趕到不遠處曾老家。
曾老看到我,問:“有急事吧?”
我:“剩下的六十位白衣劍士,我想帶一半到福州。”
曾老:“《追風營鑄器譜》的秘密不守了?”
我:“如果大明所有力量都被消滅,抱著那些東西有什麼意義?目前守住的,也隻是長久以來的傳說。真要開啟,必須有精銳大軍護送。到處打仗,交給誰都不合適。”
曾老:“你主事,想好了就勇敢去做。把吳家兄弟留下來,我有大用。”
得到曾老的認可,我就放心啦。
找到常芸,將腰牌交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