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擺脫夢魘換種活法(1 / 2)

清順治十一年,沙俄來犯。葉尼塞斯克督軍巴什科夫侵入貝加爾湖以東,染指尼布楚。當地軍民奮起反抗,將其趕至黑龍江。他們不甘心,與斯捷潘諾夫彙合後繼續燒殺搶掠。

我相信這個滿清王朝能處理好,再不出手,他們的祖墳都將不保。

同年,甘肅天水大地震。羅家堡七十峪兩山拽成一體,木門裏一帶發現堰塞湖。

因為有對抗鼠疫、冰災時的經驗,這次的救援有條不紊、效率頗高。我和王堯不打算直接去甘肅天水,而是想轉道四川成都。三叔應該已經在四川布好局,隻等著我們趕到。如果真的能找到張獻忠的沉船寶藏,救災和養兵的目的都能達到。

家人似乎也習慣了,我說要離開一陣,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香君問:“這次要去多久?”

我答:“不出兩個月就能回。這次之後,你隨我一起到湖南隱姓埋名。”

香君又問:“為什麼是湖南?”

我答:“有些故事,要在那裏寫個結尾。”

很多曾沉浸在朝代更迭之悲的人,如果要繼續活下去,往往會找個理由告別從前。很多事情即便我問心無愧,還是有些心酸。國滅之後的那些傷感難道都是虛幻?天非要我成為笑談,沒有關係,都是心甘情願。

這次陪我去四川的是曾老和王堯,吳家兄弟已經秘密先行一步。

曾老上次出山,是萬曆四十八年。這次,是要幹什麼?

西南地區的風雨,都由“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首歌謠攪動。作為當時實力較強的農民軍領袖之一,張獻忠攻陷成都後,弄到了不少寶貝。除了蜀王府的金銀財寶,還有很多是從民間搜刮來的。錢,都喜歡。可以這麼說,帶兵打仗的人都是財迷。如果沒有足夠的錢,那麼多兄弟吃什麼?憑什麼替你賣命?

張獻忠和他的追隨者們絞盡腦汁,轉運各地。為了能從水路運輸,造大大小小的船隻不下兩千支。在與大明殘將楊展在彭山江口激戰後,被打得潰不成軍。張獻忠倉皇逃回成都,而那些滿載金銀財寶的船隻悉數沉入江中。這是一筆多麼大的財富啊!不知道何時能重見天日。

曾老斷定:張獻忠的這批沉銀裏麵,有宋朝在南方大批藏寶的線索。至於依據,是他這麼些年調查的結果,吳家兄弟肯定是知道的。

我們趕到岷江附近時,兄弟們在河道上挖出了一個木頭。表麵是木頭,裏麵全部都是寶貝。曾老上前一看,上麵的刻字赫然是“大西王封”,是張獻忠留下的。

消息還在封鎖中,怕的就是盜墓賊。王堯以“皇商魚忠福”的名義駐紮在此,方便行事。

此時正值枯水期,曾老建議以捕魚的名義“圍堰築堤”,尋找一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圍堰築堤”是指在沉船的大概位置修築堤壩,然後將內部江水引開,隻待河床露出來。捉魚捕蝦,自然是手到擒來。理論上,這種捕魚方式是不能被認可的。怎奈“魚忠福”的名氣太大,附近治所的小吏看到戶部文書避之不及。

王堯問曾老:“張獻忠為什麼將銀子裝在木鞘裏?”

曾老:“除了方便運輸,也與他做過一段時間的木匠有關。”

我問:“怎麼沒有看見吳家兩位兄弟?”

曾老:“他們去聯絡上遊的司馬鐸、洛天放,隨時準備接應。”

看來曾老有全盤的計劃,我不添亂就行。打撈物品除了金錠、銀錠外,出水的還有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當然,撈出來的各種兵器一應俱全。一連找了幾天,沒有見到那枚金印,大家都有點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