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九千歲是假太監31(完)(1 / 2)

翌日早朝,小李子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得意洋洋的朗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司禮監掌印沈思硯,祥鍾華胄,德才兼備,儀表端莊,深得朕心。

今冊封為後,執掌六宮,宜建長秋,以奉宗廟。

欽此。”

滿朝嘩然。

當即便有人站出來反對:“庸朝並無立男後的先例,此事荒唐,望皇上三思!”

之後又連續有人站出來反對,甚至有人威脅陸承聽,若陸承聽執意如此,他便當場撞柱明誌。

陸承聽隻擺了擺手:“劉大人有一子在軍中當差,克扣軍餉,損公肥私,該當何罪?”

那要撞柱的劉大人,馬上閉了嘴,不吭聲了。

這些官員們家大業大,即便是自己謹言慎行,官清法正,也免不了有幾個不爭氣的兒女和兄弟。

這麼多年混跡官場,總有把柄在外麵。

無論這些把柄致不致命,以陸承聽的手段,都足夠讓他們喝一壺。

而這皇城之中,無論是誰,都逃不出東廠無處不在的眼線。

陸承聽隨意點了幾位叫嚷最凶的官員,倒沒在朝堂之上明說,卻也明裏暗裏地當眾與他們打了打啞迷。

告訴他們,他若計較起來,這些人誰也逃不掉。

事及自身和家人,所有人都閉了嘴。

陸承聽力排眾議,將沈思硯正式記入史冊,讓他成為了大庸朝百年間第一位男皇後。

自古君王多薄幸。

所有人都隻當陸承聽太過年少,被心機深沉又位高權重的沈思硯所拿捏。

待再過些年,他羽翼漸豐,再多多見識些才女嬌娘,總有一天會明白,他們的勸諫是在為他好。

屆時再廢了沈思硯,重新立後,充盈後宮,也算不晚。

等到第三年,當年消失不見的長樂郡主突然以舞女的身份出現在那年的除夕宴上,欲行刺陸承聽,替父報仇。

被沈思硯一劍穿心,送她與東嶺王團了圓。

沈思硯救駕有功,地位越發穩固。

等到第六年,太後獨自一人背上行囊,踏出皇宮去浪跡天涯。

出宮前親手將鳳印交由沈思硯掌管,下了懿旨:“隻要她不死,庸朝皇後的位置就不準換人。”

等到第十年,九皇子被封了王,出宮立府,陸承聽將其嫡子留在宮中,記在沈思硯名下,冊封為儲君。

等到第三十年,沈思硯早已將手中權力分散出去,變成了整日喝茶作畫,養鳥喂魚的小老頭。

陸承聽的後宮,始終都隻有沈皇後一人。

“我老了。”

沈思硯靠在陸承聽肩上,看著夕陽逐漸落下山尖。

他早年間受過太多苦,前兩年突然病了一場,身體大不如前。

陸承聽雖說早年間身子不太好,但這些年一直細細調養著,比沈思硯的狀態好不少,依舊是豐神俊朗,氣宇軒昂。

陸承聽攬著他的肩,吻著他已然花白的鬢發:“與我初見你時,沒什麼兩樣。”

沈思硯輕笑,知道陸承聽又在逗他:“我過去常常在想,若是能早些遇見你,便能多陪你許多年。”

“後來,我常常琢磨,該如何求佛拜神,才能讓我來生還能再伴你左右。”

“我一直都貪婪的想從你身上得到更多。”

“但此時此刻,我想,我該知足了。”

陸承聽握著他的微涼的手指,向他承諾:“不必知足,下輩子,我還去找你。”

沈思硯閉著眼,嘴角上揚,輕聲問他:“此話當真?”

陸承聽嗯了一聲,對他說:“我保證,永遠不對你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