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浴血山東 第一百零四章 朝廷的那點事(2 / 2)

對於溫體仁等人的劾奏,崇禎帝並不以為然。後來,宣府太監王坤秉承溫體仁意旨,誣蔑周延儒編造的“羲皇上人”這句狂言是皇上說的。其實這句話的發明者是王坤本人,並不是周延儒。崇禎帝見問題牽扯到他頭上,於是將這句話提出來追問。周延儒有口難辯,加上溫體仁一夥又揭發出他收受巨盜神一魁賄賂,他的一些黨羽相繼失勢。處於絕望境地中的周延儒不得不急流勇退。以患病為名,辭官罷歸了。

這樣,溫體仁順理成章地成了內閣首輔。

一朝失勢

溫體仁一味醉心於排斥異己,打擊政敵,感覺到自己樹敵太多,恐怕會招致別人報複。為了不給別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給皇帝的上疏,以及內閣擬定的有關文件一概未存入檔案,企圖毀滅罪證。

在溫體仁輔政期間,上疏彈劾他的人不計其數。這些人不但沒有扳倒溫體仁,反而引火燒身。有的被罷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當場杖擊而死。

但是陰謀家總有失算的時候。

明史記事本末

溫體仁陰狠毒辣,表現之一就是對得罪過他的人一輩子也不放過。錢謙益被他排擠掉以後,一直閑居鄉裏,與當時一些文人儒士往來酬唱,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一日,有個叫張漢儒的地棍忽然找上門來,請求錢謙益幫忙辦一件私事。錢謙益知道這個人品行不端,所以一口回絕了。張漢儒對這件事懷恨在心,竟然跑到京城告錢謙益的黑狀,硬說他在鄉裏結交了一幫朋黨,整日散布怪論,誹謗朝政。

溫體仁借這個機會逮捕了錢謙益等人。錢謙益覺得冤枉,遂向司禮太監曹化淳求救,說張漢儒之所以敢告這樣的刁狀,原是就利用溫體仁與錢謙益之間的宿怨。他得知此事後,隨即給溫體仁打了個招呼。溫體仁自恃皇帝寵信,又把這件事添鹽加醋,密奏給了崇禎帝,要求一並處置曹化淳。曹化淳可不是好惹的。他所掌管的司禮監是皇帝身邊的要害部門。明代專權的許多大宦官都出自這個部門。而且司禮監向來和內閣在權力控製上有矛盾。溫體仁想乘機對司禮監進行壓製和打擊,但沒想到崇禎帝把溫體仁的密奏讓曹化淳看了。曹化淳嚇出了一身冷汗。溫體仁競想整掉他!一不做,二不休,曹化淳毛遂自薦,要求親自掛帥審理錢謙益一案。

曹化淳派特務四出偵查,弄清了張漢儒的奸狀和溫體仁密謀的內幕。他把這些情況詳細報告給崇禎帝。崇禎帝這才恍然大悟,知道在朝廷內已形成了一個以溫體仁為首的朋黨。溫體仁一看大事不妙,又使出他的慣用伎倆,裝病在家,等著皇上去安慰、挽留他呢。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六月的一天,溫體仁正同家人吃飯。忽然有太監傳皇上聖旨,令削去溫體仁官職,廢為庶民。溫體仁一下傻了眼。“當”的一聲,手中湯匙掉在了地上。

溫體仁回到烏程老家後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了。

六年之後,李自成克京,清兵入關,崇禎上吊,明朝滅亡了。

溫體仁輔政八年,沒有提出過任何經國濟世的方略,沒有建立過任何利國利民的功業,是一個十足的庸材,但在結黨營私、玩弄權術上卻是一個高手。《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明亡前夕,禦史吳履中上書總結崇禎治國之失時說:“溫體仁托嚴正之義,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釀成禍源,體仁之罪也。”但是崇禎帝就因為溫體仁“斤斤自守,不殖貨脯”,所以“始終敬信之”,結果在短短幾年之內將明朝拖進山窮水盡的絕境,可謂罪不容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