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些許日子,黛玉悶悶地在家裏悶了幾個月,過了漫漫的夏日。
胤禛倒是養成了習慣,晨間下了早課之後必到黛玉的瀟湘館用午膳,然後兩個人便在書房一個看書一個撫琴寫字,日子倒也清閑。
黛玉閑著又激發了她製冰的熱情,遂又將“雙桶製冰法”鼓搗出來了。
這法子原本是黛玉自己想著解自己暑熱,還就此做了冰糕雪糕等夏日爽口的食物,結果連康熙也饞上了黛玉做的這些冰鎮甜點,又讓黛玉進宮專門做了兩次。
黛玉便隻得將這簡單快速的製冰方法說與了康熙,康熙一聽便來了興趣,又招了幾個內務大臣,一合計這製冰的法子不能白白浪費了。
應是成立一個官方製冰署,因著又節約了成本,這全國上下各地均成立了製冰署對各地方供應冰,這下用冰難再也不是問題了。
不僅冬天有冰用,一年四季都有冰用了,再也不用愁南方夏季無冰又炎熱的問題。
且這條通路掌握在朝廷手裏,這又成了給皇家賺錢的一條路。
康熙現在越發覺得黛玉是個寶,有取之不盡用不之盡之用處,又依著她獻上的製冰法準備給一大堆的獎勵。
這獎勵還沒想好,又傳來江南等地夏日水患,卻幸得早間就采用了黛玉的建議,林如海在江南福建兩廣等地都進行了紅薯和土豆的種植,且又成熟得快,這次的水災盡沒有引起饑荒問題。
受災的民眾自己有吃的不說,各地還運了不少土豆救災,算是完全不用愁災民饑荒餓死人的情況了。
康熙一見林如海的奏折又是大喜,這一高興也不知道如何給黛玉封賜,於是賜了不少東西,又是黃金又是東珠的,黛玉的身份越發尊貴起來。
當然各位阿哥們的封賞也少不了,這裏邊又有各位阿哥的些許功勞。
因著黛玉後麵那三裏地的試驗田也有了不少收獲,九龍戰隊又將各自負責的試驗田成果報於了康熙。
最後產量最高的竟然是是五阿哥帶的老十和老十四一隊勝出,而三阿哥隊與七阿哥隊僅與五斤與八斤敗北,雖大家對這個結果皆有點驚詫,但是康熙也很是開心。
皇子們不僅在這個過程裏學習了農耕,了解了百姓的生計的重要性,又同時加強了皇子們的互幫互助的精神。
老五雖然好吃,康熙早間也頗對這個皇子有些覺得不想認領的心情,合著堂堂一個皇子一事不成隻道會吃,說出去丟不丟人。
現在好歹人家對種田這件事還是沒有拖後腿,因著對美食的熱愛,也就對出產美食的手段也頗為上心。
康熙似乎總算找了五阿哥的妙用,當可以做個工部侍郎,管管農業嘛……
再則三阿哥辦報紙也有功勞,因著他在報紙裏就宣傳了這土豆紅薯的作用,號召百姓們種植,同時這兩件食物算是完全地成了京城百姓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家家都盼著報紙能出土豆和紅薯的菜譜,遂三阿哥又扭著黛玉為她寫了幾個美食方式,他樂顛顛的準備分期發布,吊吊胃口。
黛玉茫然,這做了傳媒大王的三阿哥如今是也開始學會商業思維了嗎?
遂這一通大事件下來,四阿哥又是試驗田的主管人,三阿哥辦報紙也有功勞,且報紙在未來還會有更多功用,五阿哥也在戰隊中勝出,於是幾個阿哥都封了貝子,又都賜地封府,要準備大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