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煮飯時被人踢了飯鍋,挨了打,昨天都餓昏過去了。
哦!他想想後說:煮飯可以,遇到活多不能按時竭爐時,可能會要耽誤你吃飯的時間喲。
我說:叔叔,莫得關係,實在沒時間的話,就不煮了,餓個一頓兩頓莫得事。我經常這樣。
他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萬一爐子不得閑,你可以在灶屋去煮嗎。(即廚房)
我說:我回去跟媽說,每個月給你一點搭火費。
他哈哈大笑地說:別說你是俊傑的同學,就是那些過路的人,趕場的人,找我打鐵的人煮飯從沒收過一分錢。爐子空著也是空著,又不要我加炭的。你不要不好意思。
武俊傑到吊鉤上取了一個最小號的鼎罐,帶我到灶屋去淘米。他媽正在忙著做飯,見我進來忙問:俊傑,今天來客人啦?俊傑說:是我的同學,以後在外麵爐子上做點飯吃。爸爸已經同意了。
哦!今天就不作了吧,跟我們一起吃點算了。我一聽這個孃孃就是一個善良,撲實而又溫柔的人。心裏有種安全感由然而生。
我馬上搖頭說:孃孃,我來給你們添麻煩了,不一起吃了。
她說:這有啥子關係嘛,你跟俊傑是同學,又不是別人。
我說啥也堅持自己做著吃。她見我態度堅決,隻好算了。她立馬過來幫我,教我怎樣淘米,摻多少水。並提著鼎罐到外麵放在爐子上,先讓大火煮開,然後爐子上麵放一個夾子,把鼎罐抬高一卡,(一卡即一手掌伸開的距離),過一哈哈兒(即一會兒)飯就會熟了。起鼎罐後不能馬上揭蓋子,放在地上回回氣,否則鍋巴沾牢了就難鏟下來。如果想吃鍋巴,就在火上多放一哈哈兒。保證煮出來的飯又香又有嚼頭。
我按孃孃說的方式,把飯做成了香噴噴的鍋巴飯。先把頂罐放地上回氣,準備用鏟子添飯。看見飯的邊緣與鍋壁已經分離。用手卷巴一下。輕而易舉地把整塊飯取出來了。中間是軟乎乎的米飯,周圍是黃燦燦的鍋巴。俗話說的“除了鍋巴無好飯”,可能就是指的這種飯。我用鍋巴一包攏就成了團子飯。雙手捧著咯吱咯吱幾下就吃完了。武俊傑端來的蘿卜幹鹹菜一根未動。連洗碗筷的過節都省了。
好景總是短暫的,沒過幾天,家裏實在沒米給我帶了,讓我帶紅薯,洋芋或其它豆類食物當午飯,直到有一天駐隊幹部幫我們到糧店買回米後,我又吃上了上癮的鍋巴飯。從此吃鍋巴飯成了我一生的嗜好。隻要有條件就製作鍋巴飯,它不光是吃著香,還是想著就甜的事情。就這樣間雜著粗糧細糧過了兩年。
學校放半個月的農忙假,生產隊看我家沒勞力,在駐隊幹部的協調下,讓我家飼養了一頭耕牛。男勞力幹一天記十分,婦女八分,養一頭牛六分。其實養好牛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全家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放牛。要在露水蒸發前喂飽它。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其實養牛也是一個道理。讓牛吃露水野草可以增肥。放假期間我接過母親交給的韁繩,開始了與牛為伴的日子。剛開始,你拉它總是磨磨唧唧的走小步,打它甚至一動不動的盯著你。一副牛脾氣讓你氣得眼冒金星。
媽教我馴服牛的方法。首先每天要順著毛的倒向,用手輕輕撫摸牛的身體。我一試果然靈驗。這跟順毛驢是一個道理。當摸到它的頭部時,它平著頭眯著眼睛一動不動的讓你摸,它好像在享受勞累後的按摩休息。也好像在深沉思考著這個屁孩怎麼沒見過呀?;
第二,手中拿一把竹蔑刷把,驅趕牛虻。減少它被牛虻叮咬的痛苦,也防止被叮出血後染上其它病毒;
第三,每天給它洗一次澡,減少它的氣味,牛虻和其它害蟲就少打撓一些;
第四,每天把牛廄打掃幹淨,鋪上新鮮的幹草,既可以讓它晚上有吃的,又有一個好的休息環境,恢複體力,第二天幹活才有力氣。
我按媽說的方法做才幾天,就對上了牛脾氣了,它再也不給我使性子了。我們居然成了彼此認可的好朋友啦。我有時想,幹脆不上學了。專門作個放牛娃挺好的。不過大人會打得我團團轉。這個想法隻在心裏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