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十二分不合理(1 / 3)

陳師傅成了鐵工房的負責人,他點名道姓的要俊傑當徒弟。領導二話不說就把俊傑調到鐵工房上班了。估計工班沒地方睡覺領導早就在考慮怎麼處置他了。陳師傅一提出來讓俊傑當他徒弟,領導二話沒說就同意了。不管怎麼說,打鐵也是門技術活。這是所有人都想跳出工班,學門技術的心中願望。受我的影響,俊傑也是立誌要學一門技術。這下應該是如願以償了。但打鐵這門技術,他好像還不太如意。有點搞笑的是走幾千裏路,還是子承父業這個行當。沒有逃脫如來佛的掌心。想想就忍不住偷偷地笑。他心裏老是疙疙瘩瘩的。可能也有點難言之隱。不過總算跳出了龍門。我心裏踏實多了。

本來領導給我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自己不爭氣,眼睛視力不過關,不怨天,不怨地。隻怪自己不爭氣。這個痛失良機落下的遺憾,恐怕是終身難忘的一個痛點啦!每每想起這事,心情立刻由晴轉陰。唉!命苦啊!認命吧!我經常反問自己,走這條路是對還是錯。始終沒有一個圓滿的答案。我歎了口氣。看見兩個炊事員挑著飯菜來了,無精打采地拿著飯碗去打飯。

“等一下,我也去打飯!”俊傑喊道。在工地吃飯的人不少,我們一個班三十多人,加上鐵工房兩人,炸藥房兩人,電工房一人,空壓機房兩人,木工房四人。這些都是為隧道施工做保障的輔助工。隻要工地不停工,他們都得派人值班。大家呼啦一下子把炊事員圍住了。

“排隊排隊!沒幾個人,一會兒就好了。自覺點啊!”一個胖子炊事員用手一邊往外掀圍著的人,一邊嚷嚷道。

等輪到我們時,基本不用排隊了。除了兩個班長外,我們三人是掃尾的了。有句俗話叫“落幫豬兒無好食”。好菜已經沒有了。俊傑嘴巴嘟起能掛把夜壺。滿臉的不高興。我知道他的習慣,隻要有好菜,他絕對不會買便宜的。倒不是他貪吃,完全是身體需要。我寬慰他道,晚上我早早去排隊,保證給你買到最好的菜。我完全理解他為什麼如此看重好菜。他與家裏的餐桌水平畫了一條等高線,不管從數量,質量,口味和服務等方麵比,食堂的菜都在等高線以下。他這種定位法,把自己的情緒搞得很低落,讓我也有些憂心忡忡。提心吊膽的。

不過,我考慮俊傑長期這樣生話是有問題的。估計這點工資還不夠他吃飯的。如果他錢不夠用找家裏要,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話。所以我必須得慢慢開導他,起碼讓他做到自給自足。

“俊傑你要是生在農村,我估計你得餓死。”我邊吃邊跟他開玩笑說。

“在農村才好呢,不定量,敞開肚子吃,才痛快呢!”他回答道。

“你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農村人能吃飽是分季節的。收獲季節是可以吃飽的。到荒月季節別說吃飽,能喝上湯湯水水就不錯了。還能象工人這樣頓頓有大饅頭白米飯,有好菜下著吃。不信你問問陳師傅。”

陳師傅早已看出問題了,隻是沒機會說他而已。他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他說:“月明隻說了一小半。我們生產隊有幾戶人家,一年四季沒錢買鹽吃,晚上從來沒點過燈。過年政府給幾斤肉,不然一年四季沾不上點油腥子。能喝飽湯湯水水就不錯了。那還有象我們挑三撿四的,吃著白白淨淨的幹飯,鬆鬆軟軟的大白饅頭。還有菜下著!我真的是感覺很滿足了。”陳師傅邊說邊搖頭。

“這麼說來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喲!”俊傑戲謔地說。

“有一點!以後隻要保證飯吃飽了就行,好菜差菜搭配著吃。不然這點工資還不夠你吃。難道你還好意思找家裏要錢吃飯呀!”我毫不客氣地對他說。

他看著我和陳師傅好一歇。最後才點頭說“也是啊!看來以後是得節約點。”隻要他腦袋開竅了,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一半了。

工地吹哨子了,聽班長大聲說“出碴組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清理幹淨掌子麵;架梁組的人把材料運進洞裏去,準備架梁,備板;開挖的人準備短軌,枕木。最後一道工序是用短軌道接到掌子麵。才能交給下一班。否則是要扣進度成績的。”這是一環扣一環的工作。比如你本來已掘進1米,如果沒完成該做的工序。拖延了下一班進場時間,也可能扣0.2米或0.3米。收方的調度員會公正無私的作出判決。他的決定就像法官判成鐵案一樣,誰也翻不了浪。班長見了調度,又是哈腰又是遞煙。像見到活仙人一樣。

調度姓楊,叫楊青城,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四川人。他說他住在道教聖地青城山腳下。從部隊轉業過來的。他比一般四川人個子都長得高。又瘦又清長。大概有一米八左右。頭上戴著安全帽,腳下穿著有後跟的膠靴,我真耽心頭撞在橫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