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縱橫之術(2 / 3)

現在最有權勢的是拖雷,他掌有蒙古軍隊的80%,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最勇敢無畏的是術赤,反正由於身份一直受到眾人甚至同胞兄弟的質疑,性格孤僻,幹起事情來什麼都無顧忌(據曆史記載,西征途中,再次與兩弟發生衝突,互爭總兵權,致使“師無和,無紀律”。對所受封地遠離蒙古本土,也一直心存怨言,故在西征途中屢稱疾,拒絕其父之召北征不裏阿耳、欽察等部。成吉思汗一度命察合台等備兵逮問,不久聞其死訊,始作罷,次子拔都承襲封地。後來,以術赤領地為基礎形成金帳汗國。)。最團結的是察合台、窩闊台兄弟倆,而且鐵木真非常看重窩闊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他成為接班人。(據曆史記載,成吉思汗在臨死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精誠團結,服從窩闊台的領導,他重申:“如果你們希望舒服自在地了此一生,享有君權和財富的果實,那麼,如我在不久以前已經讓你們知悉的那樣,我的告誡是:窩闊台將繼承我的汗位,因為他比你們高出一格。他的意誌堅定卓絕,他的見識穎敏優越。憑借他的靈驗的勸告和良好的見解,軍隊和人民的管轄以及帝國邊界的保衛將得以實現。因此,我指定他為我的繼承人,把帝國的鑰匙放在他的英勇才智的手中。”按照封建製度,帝王駕崩後立即由他指定的繼承人登基。但是,由於蒙古的庫裏勒台製(部落議事會製度)仍起作用,窩闊台不能因其父的遺命繼位,而要等庫裏勒台的最後決定。王位空缺的兩年內,拖雷監攝國政。)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蒙古族由於比較落後,還是個原始部落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文明落後的民族,蒙古族內的庫裏勒台製(部落議事會製度)還起著很大的政治影響作用,它甚至可以不服從鐵木真的命令和遺言,自行決定蒙古的所有大事,包括繼承人的確定。還有掌握兵權的其他勢力:蒙古四傑(指的是成吉思汗部下的四位傑出將領)分別是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和蒙古四分別是獒速不台、者勒蔑、哲別、忽必來,至少都是千戶長,掌握本部人馬,特別是木華黎和博爾術在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被成吉思汗分別命為左、右萬戶,後來,木華黎超越所有大將,於十二年(1217)被成吉思汗封太師、國王,統領汪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魯兀、忙兀等蒙古軍及契丹、乣、漢諸軍,受命全權經略中原,總太行以南軍政事宜(統帥的親軍,有汪古騎兵1萬、兀魯兀惕部4000、混合兵卒1000、孛圖駙馬率領的伊奇烈思兵2000、蒙和哈勒劄率領的忙忽惕兵1000、木華黎的兄弟岱孫率領的劄剌亦爾兵1000,總計約2萬人,其它兵卒大約有幾十萬,主要是招降的金兵和漢軍。前者主要是駐紮在北京一帶的各族士兵,由吾也爾統帥;漢軍主要是早年降服的劉柏林等地主武裝,除此,還有早年結為至交的耶律圖花率領的契丹軍。),其他的文臣可以說的上話,但是沒有軍隊的支持,就沒有說服力,他們是:闊闊出,中央書記處書記、處理中央機密文件、是大汗的親密戰友;曲出、也是為悲**物、文武雙全、可惜時運不濟、滅花勒子模有戰功;失吉忽禿忽即胡丞相、大蒙古國最高斷事官、第一任總理兼最高檢查院院長;耶律楚材,蒙古名為吾圖撒合裏,契丹族,傑出政治家,才華橫溢、滿腹經綸,1215年,投奔鐵木真;還有不著名但有威望的三人粘合重山,鎮海,麻合沒的滑剌西迷文臣。

他們雖然絕對忠於鐵木真,唯一服從鐵木真一人的命令,但是鐵木真一死,他們的態度就比較**,不願意過多幹預參與三股勢力的爭奪汗位的行動,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鐵木真孛兒隻斤家族的家事,誰當政,跟他們沒有關係,隻要他們忠誠就行了,冷眼觀看三股勢力,贏者通吃,誰贏就跟誰走,屬於典型的騎牆派,中間勢力,一旦他們看見那家勢力大局已定,他們就迅速幫助它,消滅其他兩股勢力邀功領賞;局勢不明朗時,必定不會表態,會裝聾作啞甚至裝病不出,躲避政治災難。一個個跟人精似地,見風使舵,關鍵時刻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好像是中國人的政治通性和政治本能吧!畢竟學習中華文明,領悟政治文明最快,特別是耶律楚材本身是金國人,精通儒家文化,更精通中華政治的精髓。

孫美麗對付這些人可以說遊刃有餘,左右逢源。確定三股勢力最弱者,那就是老大術赤,用夏和宋的政治影響全力支持術赤所有的行動,派宋和夏使者參加吊唁鐵木真的活動時,公開場合明確表態支持嫡長子繼承製,把儒家文化作為最有力的硬道理來支持術赤的嫡長子的合法位置。對於拖雷是友好態度,不溫不火,把握分寸,不宜得罪,盡量幫忙聯絡向老大術赤靠攏,爭取術赤和拖雷的聯盟;對於鐵木真指定的繼承人進行隱蔽地反對,通過收買其他的文武大臣給予限製,慫恿他們支持術赤這一派。孫美麗幾乎給每位有影響的大臣都送去大量的禮物,明確要求支持老大術赤的合法性,維護儒家的嫡長子製度的合法性。

通過宋、夏兩國的財力來支持術赤爭奪汗位,打著儒家嫡長子的口號收買蒙古文武大臣公開幹涉蒙古的內政,拉攏有兵權但沒有汗位繼承權的拖累,打擊有鐵木真明確授予繼承權的窩闊台勢力,挑撥兩者的關係。在關鍵時刻還宣稱宋夏不惜出兵幫助維護嫡長子的傳統性和合法性,明確對外宣布,窩闊台繼承汗位之時,就是宋夏聯合對蒙開戰之時,對蒙古在軍事上施加壓力,因為蒙古大軍剛剛敗北,又加上鐵木真的逝世國家還沒有新的主人,內部渙散,沒有能力抵抗宋夏兩軍的軍事幹預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術赤和窩闊台矛盾達到白熱化,拖雷冷眼向觀,顯然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迎來庫裏勒台製(部落議事會製度)的會議召開,但是三方勢力陷入了僵持中,各不相讓,在會議上各抒己見,劍拔弩張,各派勢力人物輪流上陣口若懸河,唾沫橫飛,爭論的是麵赤耳紅,怒冠衝發甚至是手腳相加、拔劍而立,會議開了整整36天,仍然沒有達成妥協,不得不投票進行表決,最後在原來鐵木真的鐵杆人物們的支持下,強行通過了秉承成吉思汗的遺旨讓窩闊台繼任汗位的決定,當天,術赤和拖雷各自帶著雙方勢力支持者離開會場,抗議庫裏勒台製大會的決議。拖雷帶領自己的整個人馬和部落向西轉移,術赤帶領自己的人馬和部落想南轉移,或者為了避免三方勢力擦槍走火,或者為了分別搶占自己的地盤做好準備。

術赤有本部人馬4萬,部落總人數8萬,其他漢兵和契丹兵5萬,力量最弱小,但是得到了西夏和大宋的全力支持,不斷得到夏宋的糧草的補給;窩闊台最好關頭依靠鐵木真的遺旨得到了鐵木真鐵杆大將們的支持,因為在關鍵時刻不得不表達自己的觀點,堅決擁護鐵木真的遺言,他們的勢力比較強大:擁有本部人馬3萬,各部落兵馬及各位大將們的人馬15萬左右,還加上漢兵、契丹及其他投靠的非本部落人馬大約16萬左右,部落人數最多達20萬;拖雷按照蒙古的習俗全盤接受了鐵木真的本部人馬15萬精銳,在加上自己的本部人馬3萬,其他的漢兵、契丹兵及別部隊的士兵6萬,部落人數10萬,由於繼承的是鐵木真的親兵精銳力量也並不比窩闊台的勢力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