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上方雕梁上,掛一塊泥金匾額,上書“靈山咫尺”。東西大殿柱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三世駕慈航,普渡眾生超苦海”,下聯是“大千懸慧日,遍施法雨灑諸天”。
佛像下,左側,一滿臉焦黑滿身灰塵的短發“和尚”盤坐在蒲團上,一手懷抱著一卷軸,一手拿著一個長柄放大鏡,每隔四五秒敲一下前麵的木魚。
在他的周身散落著不少木屑磚瓦,正上方開著一個圓形的窟窿,藍天白雲清晰可見。
一縷陽光從窟窿裏麵射了進來,恰好照射在三世如來的頭上,形成一個光暈。
乍一看,還以為,那是寺裏麵的和尚故意打開的“天窗”,給佛祖點陽光,讓他燦爛。
蒲團上的不是真和尚,正是從二十一世紀穿越到這個時空的青年人。名叫顧仁,是個退役的特工。從天而降墜落在這大殿裏麵。
此時雖然模樣狼狽,但眼睛裏麵的喜色不加掩飾。沒想到,他居然真的成功穿越了,太特麼離奇了。
此刻,顧仁正戴著個裂了幾道縫隙的破眼鏡,“平易近人”的看著跪在佛像正前方的女子。他那破眼鏡不時有一圈圈紅色的光暈。
而跪在佛像前的女子,十七八歲左右,頭上青絲挽了個螺髻,翡翠玉簪拴定,髻前插一根珠鳳雙股步搖釵,薄施脂粉,淡掃蛾眉,穿一件淡湖綠杭紡對襟大褂,月白雲綢百褶湘裙,鳳頭弓鞋,清秀雅致,目光清澈,身段婀娜,猶如出水青荷,白玉無瑕,饒是美麗,讓人生不出半分褻瀆的念頭。
她姓孔,名怡裳,乃曲江城孔主簿之女。若是細看的話,模樣和顧仁手中的畫像上的女子有三分相似。
孔怡裳身後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女孩臉蛋兒略有點嬰兒肥,目光狡黠,機靈古怪,嘟個小嘴很是可愛的樣子。
她喚作三七,是孔怡裳的貼身丫鬟。
“大師,某(我)還有一事。”
孔怡裳抬頭看見三世如來頭上的光暈越來越明亮,顧仁的說辭也更是從未聽聞過,心生崇拜之意,心一橫,決定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也說來。
“女施主請講。”
顧仁湊了下掉到鼻梁上的眼鏡框,忍不住的斜向下瞄一眼,每瞄一次,眼鏡上的紅色光暈又閃爍了一下,他溫柔一笑,偷偷咽了下口水,心裏嘀咕著,這眼鏡的紅外線透視效果挺好的嘛……沒想到古代女人都不穿**,連裹胸布都麼……咳咳……其實這款裙裝挺不錯,挺潮的。
孔怡裳穿的這種服飾叫“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形式。一般古代女子若喜歡穿半露胸裙裝,她們就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係一闊帶,外披透明薄紗,**若隱若現,因而**麵料講究,色彩繽紛。
“大師,表兄往長安科舉金榜題名已有一年,再無音訊,是不是表兄移情別戀……娶了她人。”
孔怡裳並未發現顧仁的眼神裏麵的異樣,咬了咬貝齒輕啟低語道。
“移情別戀?”
大師(顧仁)臉色一沉,有些不悅,不過轉瞬間恢複了正常,稍作思忖,眉頭一挑。
(PS:唐人在稱呼上,用的是阿郎、君郎、娘子、小娘子之類,咱現代人讀著很變扭。於是,這本小說裏麵,我改用古裝電影電視裏麵的通用稱呼,如老爺夫人公子小姐大人……之類,考究黨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