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漢東省組織部長吳春林的話,趙立春不置可否。
“春林同誌,仔細說一說。”
吳春林看著趙立春說道:“趙書記,劉省長,各位同誌。”
“今天我就港城發生的事,發表一些我的看法,不針對任何人。僅僅就我看見的如今我們漢東的一些情況,提出一些意見。”
趙立春沒有反對,其他的常委也沒有開口。
畢竟沒有誰不知道,吳春林就是一個徹頭徹尾趙立春的部下。
是趙立春一手提拔起來的。在很多時候吳春林所發表的話就代表著趙立春的意見。
特別是在人事方麵。
如今吳春林所發表的意見雖然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但是在常委會上也沒有人死扣著這一點不放。
身為常委他們對省內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有權給出自己的意見,這是職位本身賦予他們的權利。
民主和獨裁的不同就在這裏。
吳春林說道:“趙書記,劉省長,各位同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感覺我們好像出了一些問題。我們基層的同誌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一切都唯洋,唯外。”
“老百姓戲稱他們是洋大爺!同誌們,我認為這是不對的。”
“我們辦事的立足點要出於人民,要為了人民。別的不說,就拿我們漢東省的高校漢東大學來舉例吧。實話說,我對漢東大學的工作十分的不滿意。”
“為了評先爭優,漢東大學吸納了太多不屬於這個學校的人進來。我們本地的學子往往要特別的優秀,才能夠得到漢東大學的獎學金。但是留學生呢,他們隻要入學,就會擁有我們本土學子幾倍的獎學金。這種現象是不對的。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如果讓他們寒了心,那麼以後我們要花多少的心思才能夠把他們挽回。甚至在這種錯誤政策的教育引導之下,我們的學生對我們還會有多少的認同感,這一點我不知道同誌們到底有沒有想過。”
“我們省委省政府一直提倡的便是教育資源的公平性,我們國家也一直在倡導這方麵。但是為什麼到了大學在落實的時候竟然會出現這麼大的偏差?”
“同誌們,大家仔細想一想,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們的校園裏麵有那麼多的留學生嗎?我們這一代人難道不是當時的天之驕子?難道我們認為我們的母校不優秀嗎?”
“這隻是教育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問題。”
“近年來我們漢東省特別是以京州為代表,有太多的外籍人員在我們漢東進行非法駐留。這些人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身份證件。但是他們憑借著外籍的身份在我們京州境內搞風搞雨,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寧。”
“前幾年更是屢屢有外籍人士侵犯我們京州百姓的現象。而我們基層的工作同誌呢,為了避免引起外交糾紛,所以在麵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以犧牲我們京州百姓的利益為前提進行調解。”
“同誌們,人心會寒的!我認為如果再這麼繼續發展下去的話,那麼昨天發生在港城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在我們京州重新上演。所以我提議,公安係統應該在近期對漢東境內所有的外籍人士進行徹底的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