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批【仁宣之治】!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前幾位都是在命數到來之前才改變稱號,可朱瞻基在命批仁宣之治的命批加持之中,直接於當下成就【明宣宗朱瞻基】。
那大勢之龍感應到這種情況後,龍尾巴搖晃著,兩隻龍眸宛如訣別一般朝著應天府方向看了最後一眼,然後發出一聲高亢的龍吟,就開始義無反顧的朝著順天府方向衝去。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這場對弈就會以大勢之龍歸附順天府,從而結束朝爭而結束之時,有一個人卻不滿意眼下這種局麵。
此人不是他人,正是全場最為重要的一人,大明順天府大勢之主,明宣宗朱瞻基!
誰也沒想到,治理天下信手拈來的這位好聖孫,竟然會在這時候,下令東征!
沒錯,原本都已經宛如倦鳥歸林一般的大勢之龍,幾乎已經閉上眼睛遊到了順天府上空,然後一股濃烈的軍煞之力瞬間彈開了它。
這一操作,都把這條都已經做出訣別的小龍給給弄懵了,那個,這個?為何我都到家,你還要打架???
可朱瞻基卻沒有管大勢之龍的想法,親自披掛上陣,禦駕親征,三軍整頓目標直指東方應天府。
朱瞻基自然明白隻要大勢之龍納入他這一方,這一次朝爭就算贏了,可得到仁宣之治加持的他,同樣不甘於做一位坐享其成的守成之主。
朱瞻基同樣有著他的抱負,有著他對於天下一統的理解。
他的大明隻能由他親手統一,他不屑於借助什麼外力,因為他就是朱瞻基,大明永樂朝時期就被稱為好聖孫,天子三劍的所有者。
對於朱瞻基的選擇,諸葛一並沒有拒絕,像這種命批出現後的英雄棋靈都會有自己的執念或者說自我意誌,大多數情況下棋手可以強行壓製,可今天這一場,諸葛一並沒有選擇近在咫尺的勝利而是任由這一場東征開始。
既然對方用了儒家大勢,那麼這一場對決其實同樣是毫無懸念的。
一百二十二回合
諸葛一並沒有再共鳴指揮朱瞻基,而是估算了一下自己的棋魂力,於順天府中落位了在忠義傳承中得到巨大加強的虛金階英雄棋靈【兵部尚書於謙】。
此時於謙被落下,朱瞻基也沒有懷疑,立刻成為朱瞻基禦駕親征後,順天府兵馬的總指揮,同時兼顧兵馬武器的後勤供應。
同時諸葛一也招呼了一聲趙向楠,得到總攻信號的趙向楠,立馬拿出壓箱底的幾位老將軍,一溜煙的加入了東征大軍。
於是在這種西山棋院近乎絕望的情況下,朱瞻基主動給了最後一次機會。
近乎傾國之戰!
由身為天子的朱瞻基親自統領大軍三十萬,兵發三路東征,意圖隻有一個,那就是平定東西,混而為一!
應天府這邊,已經徹底被儒家思想所統禦的朝廷第一反應並沒有害怕,反而是氣憤填膺,由朝堂之上方孝儒為主的幾位相公立刻開始調兵遣將。
作為將位主帥的徐輝祖不可置疑的被留在順天府之中保衛皇都,迎戰的二十萬大軍則由【大將軍李景隆】作為統帥。
這一操作,朱雲等人看的眉頭緊蹙,可此時由於儒家思想大勢的原因,方孝儒同樣產生了自己的意誌,想要強行幹預反而會引起內部的問題。
於是在棋手無法幹預的情況下,李景隆領命出征。
要說儒家思想之勢也並非無用,原先已經因為多年荒廢武力退到紅階的應天府軍隊,在浩然儒氣的加持之下,重新恢複恢複到平均虛黃的狀態。
當東西兩大王朝,盡起大軍之際,智說自然不會停止這一段的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