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漆黑,宛如鐵疙瘩的魏武卒,毫無感情的朝著秦軍帥旗衝刺,在他們麵前,根本沒有什麼正麵一合之敵。
隻有正麵對決才可以發現,如今這五千人的魏武卒有多麼可怕。
就是諸葛一,此時也有些震撼,他不是沒見過虛金位階的軍隊,甚至金階部隊他也遇到過,但是今天,他真正感受到一位兵家統帥對於帶領他所合適的高階軍隊後的恐怖。
注意,這裏說的是統帥,而並非武將、文將,將分文武固然不錯,可無論是文將也好武將也罷,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頂尖統帥最後都是殊途同歸。
此時的魏武卒在攻伐之間,竟然不僅僅有軍煞加持,更有軍陣顯現。
這是屬於頂尖統帥布局下的軍陣!
這種軍陣不像諸葛亮那般精妙,卻是殺伐之陣,就如同諸葛亮以文將領軍,到極致同樣可以凝聚屬於他的軍煞之力。
此時的吳起就是這種狀態,在兵之道境的加持下,在《吳起兵法》的加持下,魏武卒在戰場上就代表著不敗。
與吳起比起來,此時諸葛一牽引的白起依舊停留在武將級,這不是白起不夠格,而是他諸葛一對於兵家的感悟不夠,這也是在孫聖在的時候,諸葛一不想和其起衝突的根本原因。
止戈棋院,以兵止戈,沒有絕對的自信,何談止戈。
戰場上,白起看著不斷潰敗的前鋒秦軍,不過幾輪交鋒,魏武卒已經攻到了白起的中軍前。
戰車上,白起麵對如此險境,並沒有半點懼意,而是冷冷的看著前方,他的目光仿佛透過了整個戰場,看到了同樣正視戰場的吳起。
“這一戰,我輸了,可是右翼我先吃下了!”
白起的話說的很緩慢,卻讓所有觀眾對於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真正的狠人,雙方都是!
麵對魏武卒不斷的推進,白起的中軍開始潰敗,這時戰力的絕對碾壓,可預想中的後逃卻沒有發生,“白”字帥旗依舊迎風而立,響徹戰場的則是突然變奏的秦軍戰鼓和號角之音。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突然間,以白起中軍為中心點,一陣又一陣的低沉的嘶吼聲開始傳出。
聲音從一開始僅有一處,轉眼間就宛如燎原之火傳遍整個戰場。
這突兀出現的軍陣之聲,猶如一劑強心劑,瞬間讓已經處於崩盤臨界的秦軍骨子裏的血性得到了爆發,半空之中一條黑龍攜帶著大秦之勢也在此時龍吟咆哮。
這就是秦軍的底牌,他們和吳起麾下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方有一朝大勢作為底蘊,另一方雖有地盤,但當兵之大勢潰散後,宛如無根之萍。
白、吳兩人對此心知肚明,這也是兩位選擇這種決戰方式的原因,吳起追求的是速戰速勝,故他要直插秦軍大旗所在;而白起求的則不是勝負,他要的是殲滅。
或者說,對於白起而言,這一場對決中,隻要他殲滅的敵軍足夠多,那他就是贏的。
雙方的無論是準備還是臨陣指揮都沒有給予對方露出太多破綻,有的隻是最血腥的直接碰撞,半日之間,秦軍中軍徹底潰散,以剩下的三千多魏武卒為箭頭,吳起大軍開啟了無情的追殺。
但與之同時,白起最早布置下的七萬秦軍,通過中軍的拖延,彙聚於右翼,也就是吳起軍的左翼,七萬人對三萬左翼吳起軍開啟了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