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正奇對決(1 / 2)

又是同一條長江,南北兩方的勢力沒有絲毫變化,似乎回到了數年前,依舊是氣勢洶洶的秦國大軍以及同樣傾國而來的晉國大軍。

唯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當年的風流人物,苻堅老邁,再也說不出投鞭斷流的豪言壯舉,當年跟隨他想要一統天下的軍隊將領,死的死、叛的叛,可如今秦國大軍不僅僅沒有因此降低戰鬥力,甚至如今雖然從軍力上而言,僅有五十餘萬,可戰甲鮮明,氣勢恢宏,是真正的精銳。

蓋因為他們的統帥是王猛。

當然,此時的南方晉國同樣沒有了當年那位遙居幕後,指揮全局的謝安、謝安石,當時謝家的輝煌,已經徹底凋殘,北府軍依舊,可也早就不是謝家的私軍,北府軍的統帥,已經成為了晉國真正的實權人物。

宋王劉裕!

並且同樣的傾國而來,這一次晉國的目標可不是為了防守,而是北伐中原,收複兩京。

所以,當雙方接觸的一瞬間,晉國大軍就沒有采取守勢,而是水師齊出,強渡長江。

你不是擔憂這長江天險麼?那麼你不用擔憂了,這長江天險我不要了,全軍渡江,真正的北伐。

麵對突然轉守為攻的晉國軍隊,王猛一開始還是象征性的派遣了屬於秦國的水軍進行阻擋,可讓王猛徹底放棄這一想法的是,雙方水師第一時間交手,就以秦國水軍全麵潰敗告終。

甚至連給王猛再度加碼的機會都沒有,對此,哪怕是王猛也不得不承認,秦與晉在水軍上的差距不僅僅是實力,對麵的指揮之人,對於水軍作戰的經驗也遠在他之上。

所以,王猛很快就果斷決定了放棄半渡而擊,正麵破敵的方法,下令撤軍。

這一撤軍的命令幾乎和當年的苻堅如出一轍,可結果卻完全不同,在王猛的指揮下,大軍緩緩後撤,帥旗押後,前軍轉後軍,沒有絲毫混亂。

僅僅是這一幕,就讓許多關注這一戰場的教練點頭稱是,這才是兵脈弟子該有的風範,這才是一位統帥的手段。

而在教練們眼中,這一次撤退可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王猛僅僅在調度的過程中,就快速抽調了五萬精騎隨著大部隊的撤軍開始集結。

見到這一幕,教練席中對於戰場有所了解的幾位,也開始興致勃勃的討論起來。

“要用伏兵了!”

“奇謀破敵,據說孫小姑娘的道境開啟後,奇謀的成功本就高的離譜,更別說是運用王猛這樣的英雄棋靈。”

“這五萬騎兵若是利用好了,很可能可以直接改變戰局,不知道南方的晉軍到底如何去應對,到目前為止南方這位棋手還沒有用出自己的道境,還真有些奇怪。”

“也許是內政上的道境,也許還不到時機,但是很現在他需要做的卻是如何躲開這一次奇謀伏兵。”

星空棋盤之上所有人教練都在津津樂道看著已經成功渡江的劉裕大軍如何躲避這一次奇謀,可誰也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劉裕親率中軍主力渡河之後,並沒有選擇等待後方大軍一起渡河,而是直接沿著河岸快速朝著秦軍緩緩撤退的方向追擊而去。

這種行為別說是一位兵法大家,就是正常的統軍將領都不可能做出這麼毛糙的事,可越是如此,這些教練就越好奇這位劉裕要做什麼。

要知道,哪怕他們非常看好王猛的指揮能力,可在這場大戰之前劉裕幾乎百戰百戰,以一己之力蕩平的整個南方,再加上此時明晃晃的掌控著明晃晃的紫階軍煞,都在向世人述說著其絕非如此短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