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師的部隊雖然有五千人馬,但這五千人,都是從戰場上走下來的精銳,和那些整天哉遊哉的老爺兵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遼天祚帝敢派郭藥師支援析津府的原因。
一直當縮頭烏龜的秦風也開始了動作,他親自率領五千騎兵,開始試探析津府。析津府隻有一萬守軍,自然不敢出城迎戰,更何況他們還擔心對方是不是有什麼奸計。
又過了十數日,郭藥師兵臨城下,與滄州宋軍大戰,敗,營盤失守,望城而退。李處溫等人當即接納。當夜,郭藥師部突襲城門,宋軍從東南西三門一擁而入,城大亂,城契丹官吏盡望北門而走,漢人官吏大部盡被俘虜。這倒不是那些人有心投誠,其實他們也想跑,隻不過有心無力罷了。
遼國也有人,但遼國的人再不濟,也精通騎術,這畢竟是他們的傳統。而像李處溫這樣的人,雖然也精通騎術,但他的年紀已然不小了,哪裏能繼續騎馬?更何況他們的心還存著一絲幻想,他們是漢人,占領這座城池的,也是漢人,他們還要管理這座城池,應該離不開自己。隻要自己有用,自然能保住性命。所以他們不會像那些同樣上了年歲的契丹官那樣不顧身體狀況騎著戰馬拚命逃竄。
不管怎麼說,析津府還是被打下來了,遼國五京之一的南京析津府,已經成了秦風的囊之物。
秦風並沒有立刻入城,他騎著千裏照夜玉獅馬,在城外肆意奔馳,他將清理城池的事情,交給了林衝。當然,他生怕析津府出什麼變故,特意下了一道命令:城各族百姓,一視同仁,沒有那個族的百姓有特權。也沒有那個族的百姓可以任人欺淩。他也害怕,他記得很清楚,史書明明白白的記載著,宋朝的軍隊已經打進了西京,就因為濫殺一氣,結果激起了民變。數千人馬損失殆盡,最終使得情勢一片大好的局麵徹底糜爛……他可不想曆史重演。
張琳和李處溫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林衝,沒辦法,林衝長地太威猛了點,豹頭環眼,不怒而威,天知道這樣的人是什麼性。
郭藥師也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林衝,他心也自忐忑不安,不知道這夥宋軍會如何安置自己。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他投降了宋軍?可話說回來。他不投降宋軍,又能有什麼辦法?怨軍一直為遼國王庭所忌,大廈將傾,自己首當其衝,成了炮灰,不想死,隻能換個主。
他也想過投降童貫,童貫可是宋朝皇帝的幸臣,可他卻又有些猶豫。他和秦風可是有了很長時間的接觸,如果自己改換門庭,秦風那廝肯定不會放過自己,那廝可是強人出身,行事全無半點顧忌。他害怕,如果不是因為害怕的話,他也不會選擇背叛大遼,所以他還是投奔了秦風。
林衝已經將城地一切都安頓好了,打下析津府。實在是一個大收獲,林衝都有點合不攏嘴了,析津府的兵器鎧甲,錢糧藥品,幾乎可以支持秦風大軍三年的消耗,這還不要算城那些尚未動用的資源。他在一瞬間有了一絲明悟,難怪秦風非要打南京道,這南京道的經濟實力果然發達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