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地,身兼大司馬與大將軍之職的王鳳就請辭了,又忽然地就病好複出了。
朝堂上的這一場風波就這麼沒頭沒尾地結束了。
在家清閑了幾日的王鳳重新握起了重權,他的聲勢非但沒減,反因此次風波又穩固了幾分。
劉驁在此次風波之後,對王鳳那是更放心了,也更懶了。反正隻要這個舅舅不把自己從皇位上拉下來,隨便他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對劉驁而言,這寶座最吸引他的可不就是能方便他享全天下之最樂。
特別是又得了趙飛燕這麼一個舉世難尋的特別美人兒之後,他的享受又瞬間有了無窮的滋味,更覺時間寶貴,不及時盡享其樂,更待何時?
在這一番風波之後,王鳳與王音除了額手稱慶之外,更一麵是咬牙切齒地決定殺一儆百,以避免再有人敢對王家起什麼心思。
要說王鳳這人吧,除了愛顯威風以及喜擺官威之外,倒也算不得什麼奸惡之人,權傾朝野這麼些年還真沒主動幹過什麼坑殺構陷之事,甚至主動以官欺民之事他也沒幹過。
但有人敢觸犯他的威嚴,主動觸怒他的話,反擊起來也是絲毫不手軟。
殺一儆百,自然是拿王章開刀,這可憐的孩子在他歸任的第一天就被直接捉拿下獄,全家連坐。
對於王章,劉驁也是不喜了。
要不是他,就沒這一番風波,更險些害自己失去王鳳這麼一個可靠又能幹的大司馬。因此,王鳳一紙奏折上去,對於其間牽強附扯的那些個罪名他是看也不看便批了。
王章下了獄,廷尉中的主審官哪有不明白王鳳的心思,當天就走了個審訊的過場,連夜將一應刑具都叫王章刻骨而細致地領教了一番,第二日早朝口供便已呈上,罪名累累。
如:不守臣道,不思君恩,阿附王公企圖陷害忠良;大逆不道,巧言惑主,心圖另立新君以謀私權。等等,隨便一條便是個身首分離之罪。
前些日子還與當今皇上貼心密謀,轉眼成了階下囚,王章本還心存僥幸地指著成帝能站出來為自己說幾句話,哪怕隻能保住小命,也算君臣貼心謀劃一場的一點情義尚在。
可惜,他高估了自己的生命在成帝心中的份量。於劉驁而言,他的命真不如他遊蕩後宮、盡興雲雨的美好時光來得值錢。
直到罪名公布下來,定了行刑時間的那一刻,他才徹底絕望,當夜便在獄中自盡而亡。
那一刻,隻恨自己白白受了一夜的非人刑罰。
可惜,王章的自盡,王鳳雖是將憤恨泄得了個七七八八,但他也打聽到了王章向成帝推薦馮野王接替自己職位的消息。
仔細一想,為何王章不推薦別的王公來接替自己,而偏偏就推舉了馮野王呢?
還用說,定然是他們暗通款曲,自有勾結。也或許就是他的背後有馮野王,所以他才敢輕易地受人一挑唆便跳出來針對自己。
對!肯定是如此!
他馮野王畢竟是先帝時期,馮媛馮婕妤的哥哥,先帝幼子中山王劉興的親舅舅,說不準他還真伺著機讓自己外甥登上皇帝位,也好學自己獨撐大權。
於是他又將反擊的矛頭對向了無辜躺槍的馮野王。
再說在自己勢力領地中安分守己的馮野王,那是恨不得將王章由九泉之下拎回來痛罵一頓。
自己小習冀冀地苟著,老實本分地做著事,你自己蠢到讓人當槍就算了,偏偏槍頭一指把我也給指了出來?
他是看得明明白白地,早在王章尚未下獄前便驚恐難安,一得到王鳳複出的消息那是嚇得連夜快馬加鞭地送上了稱病請假的折子,身為琅玡太守的他也不等折子回複便扔下所有權職,領著妻女老少逃回杜陵老家治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