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何需再選(1 / 2)

“什麼?王家為了避嫌,但凡是與王政君沾親帶故的都不許參與皇後競選?”

詔書一出,立馬就有人不願意了,而且都不是王家人。

那些親近王莽的,以王莽為首甚至引以為榜樣的官員們立馬便忍不住跳出來反對了。

這些人裏有王莽的心腹,有算不上心腹,但卻對王莽帶著佩服與親近的;也有太學院裏的學生,更有皇室宗親,如劉秀;更別說還有中山王、東平王一脈甚至千裏飛書來替王莽鳴不平。

最後,就連長安城中的許多平民們聽到了風聲,居然也在喝茶閑扯間滿是不開心、不樂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中山王與東平王的飛書,還有一封衛姬的飛書請求也來了長安。

這些年,身為母親的衛姬一直在思念自己的兒子,時不時便有上折子請求王莽能開恩,準自己到長安城陪一陪自己的皇帝兒子。

然而,那些折子都如石沉大海。

她是一封又一封地送著折子,最近聽說要為自己的皇帝兒子選皇後了,身為母親的她更是思子心切,想過來看看兒子,也順便看一看自己未來的兒媳婦。

可又是連送了幾封折子,依舊是毫無音訊。

無可奈何,苦思許久之後,著急的她嚐試另辟蹊徑,直接送飛信到王莽府上。以低聲下氣的言語乞求王莽的家人能可憐她身為母親的苦苦相思,可憐天下父母心。求他們能感動地替自己在王莽跟前說說好話,以期王莽願意通融一下。

信是飛出去了,一路飛到了長安,至於能否趁王莽不在家之時落入府中的何人手上,那便純看天意了。

那封飛鴿書信沒有飛到別人手裏,而是飛到了王宇的手中。

飛到了對王莽各種所作所為一直頗有微詞,忍著一肚子牢騷的王宇手中。

王宇的老婆呂焉最近懷孕了,與當初的王莽不同,得知自己當了準父親的王宇最近是開心的,開心到整日守在府中,守在老婆身旁,就怕自己一個不注意,老婆出了什麼事故,耽誤了自己當父親。

畢竟是第一個孩子,第一次要當父親,期盼與激動的心總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或許等接下來自己的老婆或以後的小妾,接二連三地生下一個又一個孩子,那時便再不可能有這種特別的期待感。

物以稀為貴,是人類改不掉的本性。

也算天公有情,讓這封滿含著母子情深的信落在了準父親王宇的手中。

字裏行間的母子情,王宇深有感觸,是真的生出了同情。而同情之外,他也生出了擔憂。

血濃於水,母子情深,衛姬可是皇帝唯一的家人,他相信皇帝劉衎對自己的母親是絕對思念並渴切相見的,隻是幼小無權而無能為力罷了。

現在自己的父親王莽是可以仗著權勢強行阻斷他們母子相見,但皇帝會長大啊,這天下畢竟是劉家天下,皇權至尊。

待皇帝長大,多年積下的母子相思有多重,那他對王莽,甚至整個王家便有多恨。屆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退一步講,就算王莽名聲好,他活著的時候皇帝依舊不敢懲治他,但他若死去,自己一家子便要遭殃。就像當初的宣帝劉詢時期,霍光同樣權柄滔天,劉詢也不敢將他如何。可霍光一死,整個霍家便被滅了族。

有王政君在,或許整個王家不會被盡誅,但自己這一脈,極有可能步入馮氏後塵,運氣好點也頂多隻留下自己那尚且年幼的孩子受苦。

‘不行!必須想辦法讓父親同意衛姬進京,即使真丟了權利,讓衛氏成了風光無二的外戚,也好過自己一家子丟命!’

‘可父親不會同意的啊,誰能說服他?為了他自己的前途、名聲,連自己的弟弟都被父親親手處死了,母親也勸阻不了的父親,誰又勸得了他?’

‘實在不行的話,真要死,死一個人也比死一家子好!那是父親的選擇,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可不願為這冷血無情的父親背那因果!’

對衛姬的同情很快便盡化成了對自己與家人命運的擔憂,王宇持著飛信,沉眉苦思了許久之後,返回自己的書房,取了一小張麻紙,提筆書寫,給衛姬回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表了深切同情,爾後指導衛姬,叫她直接上一封謝恩的折子,就誇王莽如何的賢明聖德,如此聖人自然能體諒自己與皇帝的母子情深,直接感謝他同意自己入京陪皇帝。

同時,大張旗喜地在公開場合隆重地為王莽祈福以謝恩,因為她與所有人都深信,以安漢公之賢德,斷然不會強阻她與皇帝的母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