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誌在必得(1 / 2)

翟義之亂的快速平息,讓王莽的信心再度暴漲。

翟義雖然聚了有超過十萬之數,但多是些投機取巧與山匪土寇一類的烏合之眾。其一路打來沒有什麼民眾支持他們,長安城中與各地官員及諸侯們更是配合著儒生為王莽造勢宣傳,齊心鞏固他的名望以抵製翟義的蠱惑,可謂上下齊心,不過短短小數月便將這場規模不小的兵亂徹底平息。

這些年的努力,漢朝民生雖然算不上真的有多好,但與哀帝劉欣時期一比,那便是幸福。

有民心,有諸侯相護,有遍布各地的儒生支持,再加上自己也有了一次以武力鎮壓超過十萬規模之武裝造反的成功經驗,同時也叫王莽看到了自己手中還是有不少真能打仗的將才。

叛亂一平,信心暴增的他準備正式邁出最後一步。

可就在他暗中安排了許多事務,準備一舉牽動之際,他最近一直無心關注的後院又起火了。

他的哥哥早逝,留下守寡的嫂嫂與遺腹子王光,曾在自己入宮前便與自己及母親互相依靠著,一家兩代孤兒寡母。

自己入了宮後,嫂嫂與侄子也是一直隨著自己生活,替自己在後麵默默地照顧著漸漸年邁的母親。

不論是為了名聲,還是那早些年的相互依靠,他對王光與自己的孩子態度無二,也算得上一視同仁。

但這家夥殺人了。

在不久前,有人得罪了王光,他便找執金吾竇況幫忙殺人。而竇況不敢怠慢王莽,卻也知王莽對名聲的維護,便設計將王光的仇人安了個罪名,‘依法’處死了。

可惜,他的手腳做的不算太幹淨,在不久後叫人發現了端倪,傳了出去,在長安城中悄傳了開。

那天,一直配合著劉秀一同負責宣揚教化工作的陳崇聽到了風聲,稍一打聽,私底下議論這事的人還不少,他忙暗中了解了情況後便直稟到了王莽那。

自己拚了命地在維護著名聲,在這關鍵時候,他王光居然敢知法犯法,勾結朝中大臣陷害坑殺無辜之人!

就算不說王莽心底的殺人償命之觀念,這事要不給冤死之人一個公正的交代,任由私底下的風聲繼續發酵下去,還不知道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多大的損毀。

他登時便下令嚴查,直言不論此案牽扯到何人,查實皆依法論罪。

當天下了朝,王莽也沒客氣,直接將王光喚到廳中好一頓臭罵,讓他老老實實禁足府中,坐等查實發落。

坐等查實發落?以王莽的性子,那可不就是讓自己回家坐著等死!

挨夠了罵,王光惶惶急急地跑去找自己的母親哭慘,希望身為寡嫂的她能出麵找王莽說情。

看著眼前王光的哭慘,她是恨鐵不成鋼地盯著他,沉默了很久很久。

“你是覺著母親我在王莽心中的份量比得過王靜煙?還是你在他眼中比王宇及王獲重要?”

許久之後,她無力一歎,仿佛瞬間老了許多,以輕微巍顫的語調說了這麼一句話。

王光聞言也是萬念俱灰,不願入獄的他當晚便自殺了。

而他的母親在他自殺的同時,也在自己房中懸梁而絕。

她知道依王莽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王光之罪必死。可憐自己早年喪夫,此時若再失子,還有什麼奔頭可活?

她是帶著一絲幻想自盡的。

她幻想著或許自己的死,能引起王莽的不忍,從而為王光留一線生機。

她還不知道,也正是在自己懸梁之時,王光幹脆地飲下了一杯毒酒。

案情沒幾日便水落石出,竇況依法被判了死刑,王光雖死,卻也被定了罪並詔告天下,叫天下人都議論,王莽即使到如今當了攝政皇帝,依然不徇私舞弊。

原本以為事情該告一段落,可緊接著,他的母親又逝世了。

老人家也是個典型的三從四德,自王莽長大後便是規規矩矩地夫死從子,一應事務但凡是王莽的決定,她從不敢妄自插手多言。

身在大院之中,她也知自己這個兒子的名聲,她為其驕傲,更覺兒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對的,自己一個婦人之見若與其相悖,那定然是自己錯了。

在她眼中,王莽從小便特別地聰明懂事,本就不是個普通孩子。

自己的二孫子殺了人,當夜便被迫以命償命,第二日身為祖母的她得知此事也不敢多說什麼,隻能與王靜煙一般,於夜深人靜之時暗自垂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