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動搖的心(1 / 2)

就在王莽焦頭爛額之際,連他身邊的心腹居然也出來添亂。

甄豐開始覺著在京中做官不如遠在一方做個逍遙的封疆大吏來得實在,有實權,掌重兵,誰都不敢得罪!隻要自己經營得好,甚至連皇帝都得對自己敬讓三分!

特別是眼見著天下形勢居然不似當初以為的那般能在王莽的治下欣欣向榮,反愈來愈亂,他的這份心思更重了。

他與自己的兒子甄尋一番商量,決定也學王莽玩起一把符命之法,試著為自己討個封疆之職。

想當初,周朝初年的時候,曾經把直屬領地分開治理,以陝縣為界,陝以東歸左伯周公, 陝以西歸右伯召公,甄豐便是以此古事為先例,也大著膽子玩了一次天降符命。

符命上示:讓太傅平晏當左伯,而他便是右伯!

拉上平晏,便是為了增加符命的可信度,就如王莽當初封自己心腹之時,也扯上了王興與王盛這兩個陌生人。

王莽接到符命,很是騎虎難下。

他自然是知道這裏頭的貓膩,可又如何?

畢竟自己便是靠著符命才當上皇帝的,而甄豐做的也仔細小心,沒有什麼明顯的把柄,現在總不能說所謂的符命都是假的,然後派人去大張旗鼓地查吧?

一時沒有理由去查,更也不想去查。

反正甄豐無非是嫌級別太低,那就分出一塊地方讓他治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多提防就是了,他一個甄豐還能翻了天?

正是焦頭爛額的多事之秋之際,王莽實在不願再多事,狠狠心,便順勢任命甄豐為右伯,治陝縣以西,太傅平晏為左伯,治陝縣以東。

反正一西一東,也正好能讓二人互相監視牽製。

但令王莽沒想到的是,見著自己老子真靠符命遂了願,他的兒子甄尋,那個早就對王嬿暗中流了不知多少口水的甄尋,竟然也動了用符命為自己謀利的心思。

既然符命如此有用,他也便懶得費心思謀劃太細,就是直白地將目標打在了王莽的女兒王嬿身上,甚至沒有與其父親商量,拉上兩個好友協助,草草率地也造了一份符命,聲稱天意要王莽將身為公主的王嬿嫁給他。

所謂可一而不可再,這父子真的是得寸進尺了!

再這麼忍下去,恐怕其它人也要忍不住動心思。

何況,這家夥把心思打到自己女兒身上!

王嬿畢竟是自己的女兒,王莽還是有關照的。劉衎死後,他幾經謀劃終登了皇帝位,又將王嬿封為安定太後,在沒多久後又改封為黃皇室主(黃皇公主),同樣是撇掉了原來的平帝皇後的名份,就為了方便她能再嫁。

私下裏,他有與王嬿提出過給他重新尋一門親事,以公主身份另嫁的打算,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自己這女兒卻認定了劉衎,嚴辭了自己的好意,不願改嫁。

自己已經愧了王嬿了,以前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那現在自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了,總不能還將她當成工具人,把她強硬地嫁給甄尋這家夥。

也怪甄尋不細思,昊天皇帝可以指名道姓叫有能力的賢人上位,以造福萬民,但如何有閑心思管得本該歸屬月老管的姻緣?

他居然以昊天名義來包辦姻緣?這不是自留把柄機會給王莽一查符命一事嘛。

“這其中定有貓膩!”

王莽怒而令下,立馬便有一群人衝入了甄豐府上,要將甄尋逮回來審問。

結果甄尋那小子倒是麻溜地聞風而逃,可憐了他那還沒能出發去正式出任右伯的老爹甄豐被逮了回來,被王莽借勢發難,查出了父子二人偽造符命的大逆之舉。

甄豐被以偽造符命,欲封疆掌兵以圖謀造反之罪,處棄市之刑。

出逃在外的甄尋沒多久也被逮回歸案,送他與父親甄豐去黃泉團聚去了。

隻是令王莽有些為難的是,這一案還牽扯進了目前身為國師的劉秀的兩個兒子,劉棻和劉泳。

這兩個傻子隨了他爹,愣頭愣腦地與甄尋交好,得知自己這個好友喜歡王莽的女兒王嬿,很是積極地幫他一同謀劃了後麵的那份符命,更是在事情不妙時第一時間助其逃脫。

但甄豐父子這一事是絕對不能輕饒,必須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心煩意亂加上焦頭爛額的王莽,咬咬牙,隻能將那兩個愣小子依法論罪,給了個相對體麵的死法:禦賜毒酒。

除此之外,而又因為之前外交上的失誤,與漢朝和平相處了許多年的匈奴也開始了興兵屢犯,還有高句驪人及其它少數民族,見新朝內亂,也開始頻繁地侵擾邊境。

原以為自己登上了皇帝位,一言九鼎之下,隻需對著前世所見所知,照搬照抄,總也能整出一個大差不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