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見此,隻得對呂師傅道:“呂師傅,我們繼續吧。”
呂師傅點點頭,他又不會驗屍、查驗,幫不上忙的事,還是不要瞎摻和了。
唐十七接過舊卷宗之後,便仔細看了起來。
案卷上記載得很詳細,鳳陽縣本地豪紳蘇家,丟失了一雙兒女,蘇瑾和蘇菁。兩人當年走丟時,隻有七歲,如今二十三年過去了,沒有任何音訊。
據照顧他們的奶娘交代,還有當時衙門裏的問話。
蘇家兩小兒走丟的時候是一個夏夜,他們當時在後院裏撲流螢,奶娘見兩小兒在假山附近,隻當和平常一樣,也沒多留意。
在假山不遠處,就是一個月亮門,過了這道門,又是另一個院子清荷院,那個院子鮮少有人駐足,因為那個院子,是平常用來開後門的。
後來,她們隻是打了一個盹兒,再睜開眼,就發現兩小兒的聲音沒了,兩人起初隻以為是躲了起來,滿院子的尋找。
許久未果,她們又去了那個少有人往的清荷院,她們一麵找一麵喚著兩人的名字,卻始終得不到回應。
隻有漫天的流螢,在他們身邊撲閃著。
兩位奶娘心裏有些慌,直到看到那道半掩半開的後門,兩人這才徹底的慌了神,她們上前搖醒了,同樣倚著後門睡著的守門人。
厲聲質問守門人,為何沒有看住後門。
守門人被兩人嚇得三魂不見七魄,聽聞家主的兩個大半夜的出了後門,當時便嚇得腿軟了,但是他穩住了兩個同樣慌張的奶娘。
道是小郎君和小娘子貪玩兒,他們出門再找找看。
這一找,便是天明。
三人知道瞞不住,本想一走了之的,可是他們的家人,都在蘇家,又能逃到哪裏去?隻得遮遮掩掩的上報,說是小娘子和小郎君走丟了。
最後,在衙門的訊問之下,查出了實情來。
因三人的瞞報,影響了找人的最佳時機。
蘇老家主當即震怒,蘇老夫人當即氣暈。
蘇瑾和蘇菁的父母,揚言要殺了三人,卻被當時的蒲縣令攔了下來,道是隻有他們三人知道孩子失蹤時的情形,倘若殺了他們,唯一的線索都斷了。
蘇家這才將人留了下來,卻把三人的家人,全都發賣了出去。
這三人,也被收押在縣衙。
後來,這位蒲縣令根據三人的口供去找人,路上遇到一個賣宵夜的,詢問是否看見有人綁了兩個小兒路過,那人卻道是沒有,隻說當時熱鬧,也沒注意有這樣的情況。
蒲縣令一找就是幾年,這樁案子在他的生涯裏,卻成了懸案,這成了他提前致仕的主要原因,還有他難以過去的一樁心病。
“願後人了蒲某心病,死亦足矣。”這是蒲縣令在這樁案子旁邊,寫下的一小行與案子無關的批注。
蒲縣令致仕後便回了家,而他的資料,唐十七在曆任的文書裏看過,如今已六十有八,他的老家距離此處,還挺近的,就在定遠縣。
唐十七將舊案卷合上,回頭看了眼常青兩人,見他們談得正投入,尋思自己也幫不上忙,便帶著衛安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