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桃夭和明起都在學校上學很少回家,但是每次回家的時候,李主任總會詢問他們倆每次考試的情況。李主任與桃夭的關係很好,尤其是在家的日子裏。
記得一個假日裏,正好處於桃夭成績下滑的階段。李主任問桃夭考了第幾名,桃夭說第二名。李主任頭一次顯得嚴厲地問:“為什麼沒有考第一名?”桃夭淚水模糊了雙眼,哽咽起來,直到哭到發抖時,明起一把把桃夭抱拉走,說:“媽媽,妹妹現在都哭成這樣了,就別問了。”桃夭好感激明起溫暖的話語,還有那雙有力的手,仿佛把一切桃夭無法承擔的壓力都化解了。
桃夭更喜歡明起有一雙靈巧神奇的手:桃夭小時候玩的沙包,是明起一針一線一絲不苟親手縫製的;石壯給家裏送來的胡蘿卜,明起就給桃夭雕刻出各種美味的食物,再加上媽媽烹製的美味,不斷變換出新花樣,再加上其他的水果和蔬菜一搭配,便又是新的食物了。
因為桃夭從上學的時候,就跟在明起身旁,看他讀書、寫作業。不論什麼時候,隻要桃夭想聽故事,他總是會放下手裏的作業,用最好聽的聲音給桃夭講的娓娓動聽,把普通的故事變成精彩絕倫的傳奇故事。
有時候,桃夭很同情一些流浪的小孩。因為他們體會不到自己的快樂生活,還記得桃夭不知道什麼叫擇菜,明起就手把手教她,教她對不同的菜要怎麼處理。就這樣在他們家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又一起成為了學校的佼佼者。他們的感情,也日益加深。
愛的感受,是需要時間的。桃夭小的那個時候,在學習生活上明起花了很多的時間教她。
但是到了中學,桃夭跟同學學會了如何的做被子。學校蓋的那床被子,她最喜歡的花色,那是李阿姨親手做出來的,為了讓被子一直保持潔淨如新,桃夭就會學著每學期拆洗一次。
宿舍裏的老師都對桃夭的做法感覺非常驚訝,因為從成人的角度來說,他們都沒有做到像這個孩子一樣。學校裏也有一口水井,同學們一般都在井旁洗衣服,然後掛在宿舍前麵的晾衣繩上。而桃夭拆完被子,卻非得端著到離學校一公裏外的河邊去洗。洗完以後,她就鋪在河岸邊的鵝卵石上曬。而在這個河邊不遠處都是大片的野花盛開,花香四溢。河邊和河水上都彌漫著香甜的氣息,桃夭最喜歡做完被子蓋被子的時候,被單上就有陽光和花香的味道。同宿舍的同學都很佩服桃夭的這種精神,一直到中學畢業,桃夭都沒有改變這個做法。
明起偶爾也會到桃夭的班級或宿舍來看她,無論同學和老師都知道他們為兄妹。很多同學也都是兄妹二人,但是經常會發生爭執或吵鬧,可是從沒發現過明起和桃夭有過類似的情況,他們很難想象,這對兄妹是如何做到的。但其實,真正的兄妹打過吵過鬧過,是彼此不記仇的,所以他們可以盡情的施展自己的脾氣性情。明起和桃夭並不是親兄妹,所以他們兩個反而是相敬如賓的。桃夭成長的過程其實是相當幸福的,所有的人都在嗬護著她,關愛著她。
人間的愛,是一切美的起點。李主任從接納石壯他們父女開始便無窮盡的施予了那份無私的愛。那是因為她這份無私的愛,使桃夭在愛的包裹中成長起來,也成了一個愛的源泉。她對周圍的一切人都是像李主任一樣,源源不斷地付出自己的愛心。
桃夭走到哪裏好事就做到哪裏,在中學上學的時候是這樣,等到了大學的時候,依然堅持。
桃夭已經走進了成人隊伍,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大學期間每年四月,漫山遍野的花朵肆意綻放連成一片。如錦似緞。上課的時候,都能聞到從窗外飄來的花香。正在戀愛的年輕人,根本就沒有心思聽課,他們便盼望著下課,一下課便三五成群的來到了花下,說出最動聽的話語。如果這在魯迅筆下,那麼便是不學無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