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中,鳴人來到九尾這邊,九尾進入鳴人體內,有了運用信仰的方法,九尾再次進化。
不是變成十尾,而是變成了鳴人的樣子。
少年模樣,背後九條尾巴。
現在的香火神道對鳴人的幫助不大,而九尾沒有修煉體係,香火很適合對方。
兩人商量之後決定,九尾修煉香火,而鳴人則是有條件的情況下,傳播信仰。
兩人分工修煉。
同時諸葛家這邊。
雙方商定之後開始準備以武切磋。
諸葛家這邊派出的是諸葛古是諸葛家的三長老。
其人花白頭發一生的時間都在研究奇門之術。
修為不是很高,但在奇門術法上有不低的造詣。
老古走了出來,看向對麵那邊。
對麵方向看著走出來的長老,眉頭皺了皺。
因為古長老很少在外露麵一心都在研究之上。
所以基本沒什麼名氣。
那邊眾人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我上吧!我倒是很想看看諸葛家的奇門。”這個時候全性的狂風開口了。
眾人不由看得過去。
全性狂風,先天異人,為人好殺。
關於此人前半生的事跡,江湖上很少有傳聞。
此人是在加入全性之後才出名的。
全性是根據先秦百家之人楊朱的核心思想所創造的組織,求道的組織,修道先修心,戰國先賢楊朱的思想。
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楊朱》
具體什麼意思看字麵也能理解,大體就是人人都做好自己,既不做有利於自己而有損於天下的事,也不做有利於天下而有損自己的事,那麼這個世界自然會變好。
這同時也是全性的核心思想,也是他們所信奉的祖師訓誡,不過時間一久,思想就會被後人所扭曲,這幾乎是傳承的弊端,比如孔孟,他們所學的和孔子所說的幾乎毫無關係。
最明顯的就是儒家六藝,到了後來卻有了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這等形容書生的詞語。可以想象傳承的扭曲。
而在這個異人的世界,孔子的武力自然也不低,相傳對方可是能夠單手舉城門的存在。
而全性這邊也一樣,早已走上了歪門邪道,口口聲聲說什麼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結果變成了一群縱欲的瘋子。
隻記住了不拔一毛,卻閉口不言不取一毫,斷章取義,使得加入全性的人都成了自私自利的真小人。
實際上,先賢楊朱的主張就是貴己,但貴己又並非是利己,而是“己身之最貴重者莫過生命”,說的是人生短促,所以要重視自己,重視自身,不要讓其受到損害,因為沒法從頭再來。
那這重己和貴生該怎麼做呢?那就要全性保真,何為全性,那就是順應自然之性,既然已經降生,那就要好好的活著,物質可以溫養自身,那就拿來用就行了,不要虧待自己,無需顧慮太多。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貪得無厭,要懂得節製,一切足夠即可,不能過度的去追求物質,同時也不能為了物質去做損害別人的事。
否則就會被外物左右,使得欲望膨脹,那又怎能做到‘不以物累形’的境界呢?
那麼何為保真?顧名思義就是保持生命誕生之初,自然所賦予的真性。
《列子·楊朱》有言,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死之暫往,故縱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遊,不逆萬物之所好,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意思是說遠古之人知道生是暫時而來,死是暫時而往,所以要隨心而動,不違背自然的喜好,不要刻意規避自身的歡樂,從而不受名譽所誘惑,放任本性而遊曆,卻不違逆萬物的好惡,所以不會受到刑法的懲處。
所謂名譽的大小,生命的長短,都不是他們所考慮的。
由此看來,雖然楊朱的全性保真鼓勵人們順應本性而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卻也告誡了人們,在不違背自然所好的同時,也不能違逆萬物之所好。
所以,真正的全性保真,絕不是毫無底線的縱欲,也並非教導人們自私自利,反而楊朱學派更需要懂得克製,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
楊朱固然鼓勵人們放縱本性,但本質上是給上麵加了一道鎖,人想要放縱自己,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放縱後想要重新節製,那就是難如登天的事情了。
而現在的全性顯然和楊朱祖師的話完全背道而馳,他們無非就是打著釋放本性的幌子,把自己為非作歹,發泄,縱欲的行為合理化罷了。
但又不得不說全性的存在,符合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加上自全性創教以來,掌門數量不足一手之數,這也是能夠讓所有人放心的地方。
一盤散沙,再怎麼多都威脅不到眾人。
而狂風這邊,雖然作為老前輩,但現在的代掌門無根生實力強,威望高已經隱隱約約又成為掌門的趨勢。
所以狂風看向了,無根生。
“風老頭想去就去唄。”無根生一臉的隨意。
主要也是他真不在乎,所謂的神仙他隻是好奇,卻不會想要求對方做什麼。
而全性這邊雖然人數占多數,但他們對於無根生都是有些敬佩的也就默認了,聽他安排。
看到他們這邊沒有什麼反應,其他幾人那邊,也默默的點了點頭。
(就讓這些蠢貨先去試探一下諸葛家的實力。)
幾人抱著這樣的心思。
“無哈哈哈,早聽聞諸葛武侯之名,不知道你們這些小輩有幾分先祖的風采。”
狂風一邊走,一邊哈哈大笑。
他是真的很興奮。
隻要是異人都會對傳說中的人物好奇。
而諸葛孔明就是那麼一個傳奇。
他就算是在傳說當中也是非常驚豔。
也就是諸葛家比較低調,自諸葛孔明之後再也沒有媲美先祖的人傑出現。
所以盡管眾人敬畏,但他們敬畏的是諸葛孔明。
不是對方,如果無非必要外人看在諸葛孔明的份上,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歪心思。
主要奇門這個東西,就和唱遊一樣,能發揮到什麼地步,全看自己的悟性。
“嗬嗬,廢話少說,雖然老夫自認為沒有先祖的萬分之一,但對付你們這幫雜碎,還是有信心的。”
古老頭冷笑一聲。
現在的這個時代,全性的名聲已經糟糕透頂。
因為隻要是壞人,做的惡事都可以扣在全性身上。
不如說隻要做了壞事就會默認,你已經加入了全性。